8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主席在講話中回顧了90年來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贊揚了人民軍隊的偉大歷史功勛,闡述了人民軍隊的傳家法寶和力量所在,提出了推進強軍事業的根本要求。為加深理解習主席的講話精神,《中國訪談》特別邀請中國軍事科學院的軍史專家進行解讀。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
8月1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做了重要講話。習主席的講話洋洋灑灑8000多字,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對解放軍的發展歷程做了總結,也提出了一些新思想和新概念。為了加深對習主席講話精神的理解,《中國訪談》特別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兩位軍史專家進行解讀,他們分別是軍史研究室主任郭志剛、副研究員周鑫。兩位好,感謝做客《中國訪談》。
郭志剛:各位網友,大家好!
周鑫: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習近平主席首先對解放軍的歷史功勛和發展成就作了充分肯定,其中,也對解放軍的現狀做了一個描述,就是這樣一段話:“人民軍隊已經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聯合的強大軍隊,由過去‘小米加步槍’武裝起來的軍隊發展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的強大軍隊。”請郭主任給我們談一下您對這段話的理解,諸軍兵種聯合、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具體是什么樣的情況?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軍史專家郭志剛。
郭志剛:革命戰爭年代,我軍基本上是依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內外強大的敵人。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通過引進、接收和仿制蘇聯的武器裝備,使我軍的裝備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建國之前,我軍是一支以單一陸軍為主體的部隊,這種單一陸軍更主要的還是步兵。在渡江戰役的時候,我們才組建了第一支海軍部隊,就是華東軍區海軍。空軍還尚未組建,還是通過辦航校來積累專業的技術人員。建國后,我們開始了建軍的高級階段,先后組建了空軍、海軍和陸軍的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鐵道兵等領導機關,這樣諸軍兵種的合成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到了50年代末期基本上是一支諸軍兵種合成的軍隊了。
到60年代,1966年7月,我們又組建了第二炮兵,也就是中國從此有了戰略導彈部隊。海灣戰爭以后,我軍根據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以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為目標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開啟了我們軍隊建設的轉型之路,當時也叫開啟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叫復合發展,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建設。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以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引領,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軍隊加速發展,比如像殲-20、運-20,大型的新型驅逐艦,新型的導彈、坦克等等一些武器裝備列裝,所以我們軍隊的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陸軍加快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海軍加快由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與遠海防衛型相結合轉變,空軍加快了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第二炮兵則加大了對中遠程精確打擊力量的建設。
因此,習主席在“八一”講話中對我軍建設發展的水平給予了評價或者叫定位,他就說:“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的強大軍隊”。我覺得這一定位是非常準確的。
中國網:進行定位也是對未來目標的一個要求。對于強軍事業的方法和手段,習主席提出了四個方面,即: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和依法治軍。政治、改革我們過去說得比較多一點,下面有請周研究員給我們著重講一下科技興軍帶來怎樣的成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研究員、軍史專家周鑫。
周鑫: 正如廣大網友很關心的,前幾天我們在朱日和閱兵,這次閱兵公開的武器裝備里面有40%的新型裝備是第一次公開亮相,這里面有廣大網友大呼過癮的,比如殲-20、東風-31AG,像殲-16、紅旗-22、東風-16改等等,這一系列應該叫大國重器。這樣的公開亮相可以說表明了我軍在科技興軍的水平上又提高了一個很大的臺階,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我軍現有的強大的軍事實力。
大家都知道,像大國重器它不光體現在戰爭時期,它能夠起到戰爭決勝的重要砝碼作用,在非戰爭時期它實際上起到很強的戰略威懾作用,因為它的威懾可以輻射到方方面面,也就是說武器裝備在某一個領域它能夠體現著并帶動著全國各個行業科技水平的進步。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國家“兩彈一星”重大工程的推進,不光我們的原子彈、我們的氫彈等等試爆成功了,更大層面上它帶動了整個國家的科技工業的發展。
中國網: 習近平主席非常重視改革創新,在講到軍改的成效時就說,我們“建立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人民軍隊組織形態的整體性重塑”,“人民軍隊的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請郭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四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郭志剛: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戰爭形態正在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加速推進軍事轉型,加速推進軍事力量的結構重塑,謀求戰略競爭和博弈占領主動地位和優勢地位。
我國現在正處于什么階段呢?就是國家正處在由大向強的關鍵階段,必須深化軍隊改革,這樣我們這支軍隊才能擔負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力量支撐的歷史使命。所以,這次軍改是新中國成立后規模最大、最徹底的一次改革,建國后我們進行了十幾次體制編制的調整和改革,這次是最徹底的,是一次整體性、革命性的變革,我們說是真正的脫胎換骨。
中國網:可以說意義深遠。
郭志剛:重塑、重構、重建,整體的轉型,新在哪里呢?改革現在還在進行中,講幾個方面的發展。
第一,改變了過去的四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就是軍委設立15個部門,使軍委機關成為軍委的參謀機關、執行機關和服務機關,這樣就能更好地在體制上實現中央軍委和中央軍委主席[M3] 對軍隊的領導和指揮。
第二,把七大軍區調整劃設為五大戰區,組建戰區聯合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組建了陸軍的領導機構和成立了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健全軍兵種的領導管理體制。這樣一種改革就突破了長期以來那種大陸軍的體制和大軍區的體制,向建構聯合作戰體系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建構起比如從軍委到戰區、再到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這樣一個體系,另外還有一個從軍委到軍種、再到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這兩個體系就在這次改革中建構起來了。
第三,形成了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這樣一種新的軍兵種結構,構建起了全新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第四,組建了軍委聯勤保障部隊,開始構建現代聯勤保障體制。
第五,新調整組建了包括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建構了全新的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和軍事科研體系。這五個方面的重大變化。
中國網:這五個方面可以說從根本上進行一個徹底的改革。
郭志剛:是的,革命性的變革,總體性的變革。
中國網:對這幾年的軍改和軍隊發展,大家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黨中央、中央軍委非常強調軍隊要能打仗。
周鑫:對,能打仗、打勝仗。
中國網:包括習近平主席在這次講話中也指出了,“必須始終聚焦備戰打仗”,“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習主席還提出,“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的手段”,要“堅持底線思維”。這應該是習近平主席首次這么講。我們過去講和平相對多一點,現在是強調敢打必勝。對于這段話,周研究員您怎么理解呢?
周鑫:大家都知道,軍人是因為打仗而存在的,這是軍人的天職。但是軍人打仗為什么呢?又是為了爭取和平。這里就涉及到一個辯證法,換句話說應該就叫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能不必打,你越不能打就越挨打,這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這也說明軍事力量存在的價值就在于,不僅在戰場上我能決戰決勝,更在于平時我能止戰、懾戰,所以我們說軍人在練兵打仗是我們應盡的一個天職,只有在非戰爭時期不斷的磨礪、不斷的訓練,我們才能夠做到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做到令出行隨,才能夠做到不辱使命。
剛才主持人也談到,習主席也在反復強調軍隊要提高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我想這不光是一個國家的統帥,一個國家的領袖對我們軍隊提出的要求,同樣也是這個時代對我們正在崛起中的大國,甚至我們的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這支軍隊提出的現實需求。大家知道,現在我們周邊并不安全,因此作為一支正在崛起中的大國軍隊,只有能打贏你才能夠震懾別人的侵略,你只有能打贏才能維護住國家的利益,也就是你只有能打贏才能捍衛我們民族的復興,才能托起我們的中國夢。
這個話題又切換到前兩天網友們看到的朱日和的大閱兵,實際上閱兵展現的是這支軍隊的魂。我們知道在非戰爭時期,沒有任何一項慶典活動能夠比得上閱兵更能夠展示我們的軍威士氣。
我們翻開歷史看一下,在明朝永樂年間的時候,實際上當時就舉辦過一次震驚全世界的大閱兵,當時邀請了27個國家的使節來觀摩,通過這次閱兵,它的君威致勝和當時實行的睦鄰友好政策,可以說一文一武之間很好地支撐了這個國家在周邊國家的影響,也很好地讓中西亞這些國家和當時的明朝綿延保持著睦鄰友好關系,一直到明朝的末年。
我們再看戰爭時期,在二戰爆發以后,德軍開始大軍壓境,到1941年11月的時候,已經兵臨城下了,但是蘇軍仍然在組織一次大規模的莫斯科閱兵,閱兵完以后部隊就直接開上戰場,既振奮了士氣,可以說又扭轉了一場戰爭乃至一個民族的命運。所以不管是在戰爭時期還是在非戰爭時期,一支軍隊必須要保持高度戒備,保持非常高的戰斗力,所以習主席為我們提出的必須提高能打仗、打勝仗的能力。
《中國訪談》主持人對話軍史專家郭志剛。
中國網: 在講到軍改的要求時,習近平主席也指出必須堅持和發展黨的軍事指導理論。這幾年來我們媒體對于新裝備、高端裝備的介紹比較多,而對于軍事理論創新涉及得比較少。現在想請郭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近兩年來我軍的軍事理論創新取得哪些突破和進展呢?
郭志剛:剛才主持人說了,網友特別關注新的武器裝備的發展,對軍事指導理論關注度不夠。實際上軍事指導理論對于一個軍隊的發展,包括未來的戰爭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軍事領域的競爭,武器裝備是一個方面,實際上很重要的軍事指導思想、作戰理論的精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軍事理論創新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先導性的作用,實際上它的作用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各國也都非常重視通過軍事理論創新來推動軍隊建設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的軍事理論實際上取得了很多豐碩的成果,但是它集中體現在習主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中,習主席的國防和軍隊建設論述也是全黨全軍的智慧的結晶。習主席的重要論述既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戰略目標、使命任務、指導方針、強大動力、根本保障、科學方法,也回答了新形勢下為什么強軍、怎樣強軍,未來打什么打仗、怎樣打勝仗等重大問題。
具體來說,比如提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新形勢下的軍事戰略方針,提出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還有包括軍民融合的深度發展等等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實際上都是我們黨軍事指導理論的創新發展的重大成果。當然,新的軍事理論也有一個不斷豐富、發展、完善的過程,更有一個實戰檢驗的過程。軍隊在不打仗的情況下,一切理論一方面通過實戰化的訓練,包括實戰環境下的軍事演習來檢驗它、修改它、完善它,特別是戰法,肯定不能紙上談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就是通過計算機模擬試驗的方法來進行檢驗和完善。
中國網:習近平主席講話中還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這段話想請周研究員給我們解讀一下,習近平主席在建軍90周年之際做這樣的表態具有怎樣的意義和針對性呢?
周鑫:昨天和廣大網友一樣,我也是在電視機前第一時間聆聽了習主席的這段講話,大家應該注意到一個細節,習主席講完這段話以后,全場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我想這個掌聲是發自內心的,是帶著一種自豪的、驕傲的情緒——這樣的掌聲。
習主席作為人民軍隊的最高統帥,在我們建軍90周年這樣一個非常盛大、非常隆重的時刻,講了這段話,發出這樣擲地有聲的話語,應該說極大地振奮了軍心士氣,也凝聚了國家力量。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現在正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上,有個基本的問題就在于:國家要復興,我們要實現中國夢,我想一個最基本的條件或者一個標準,就是國家的主權不容任何人去挑戰,國家的利益在任何時間都是要去維護的,這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這是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所以我覺得習主席在這樣的一個非常隆重的時刻,擲地有聲地講了這段話,也再次表明了我們中國人民是珍愛和平的,絕不搞侵略、不搞擴張,但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擊敗一切外來侵略的這樣一種信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按照我們中國的古話、成語叫“居安思危”,但周邊的現實條件已經不再是居安思危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已經叫“居危思危”了。
軍史專家周鑫暢談聆聽習近平主席“八一”講話的感想。
我們可以環顧一下周邊,雖然我們很向往和平,但是大家都能夠感受到,我們周邊一些國家的戰爭陰霾日益迫近,我們現在是須臾不可放松、不可輕視了。現在我們周邊的安全形勢并不太平,而且我們在復興之路上也會遇到很多的艱難險阻,但是有一條,中國人民歷來是熱愛和平的,我們絕不容許任何人肆意侮辱、欺凌,這是我們從鴉片戰爭以后得出的一條歷史教訓。所以說習主席在這個重大的歷史場合提出了這么有底氣、能夠振奮人心的話,我覺得也幫助我們再次找回了我們中華民族以前老說的那句老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血性的吶喊,也再次幫我們找回了人民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這樣一種精銳之力。所以,我覺得昨天習主席的這番話極大地振奮了我們的軍心士氣,極大地凝聚了我們全國人民的驕傲自豪的情緒。
郭志剛:我覺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個時候,剛才說我們軍隊從“小米加步槍”逐步進入到“飛機加大炮”的時代,(現在)還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但是當時我們在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我們當時也說我們一定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任何侵略者,就是到60年代,特別是在“文革”那么動亂的情況下,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在英勇地保衛著自己的祖國,所以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我們軍隊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發展和十八大以來軍隊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習主席講這個話應該說更有底氣了。
中國網:就是我們現在不但是有信心,也有實力了?
郭志剛:有能力。
中國網:再次感謝兩位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解讀,感謝兩位。
郭志剛:謝謝。
周鑫:謝謝!
中國網:也感謝各位網友收看,下期再會。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董超/劉凱;導播/后期:劉哲;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