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這里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8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在新時代的歷史機遇中,西安該怎樣體現文化擔當和文化自信?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西安該怎樣起到表率作用?民眾又將有怎樣的獲得感?對此,我們采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采訪。(楊佳/攝影)
中國網:上官代表您好,十分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我們常說一百年中國看上海,一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西安。自古至今,我們積攢了哪些文化資源呢?
上官吉慶:大家都知道,西安是文明古都。西安有久遠的文明史。舊石器時代有大家都知道的著名的藍田猿人聚居區。新石器時代就更多了,像半坡遺址、姜寨遺址等,特別是楊官寨遺址的發現,一下子把中國城市的建城史推進到距今大約6000多年這么久遠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西安有悠久的建都史,我們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周秦漢唐都在西安建都,累積時間有960多年,所以我們和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第三,西安有非常豐富的歷史遺存。我們有六處世界文化遺產,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和興教寺塔,這可能在全球城市中也是不多見的。另外我們有3000多處歷史遺跡,有30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有將近150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
第四,西安的文化遺存特別豐厚。比如,司馬遷寫的“中國的荷馬史詩”《史記》,還有1200年前張騫出使西域的“鑿空之旅”,開創了千年的絲綢文明帶。另外,李白、杜甫在長安都有大量的歌詠長安的詩詞。
最后,西安的文化產業基礎也比較雄厚。近五年來,我們文化產業都以兩位數在增長,也是我們五大主導產業之一。文化事業也很繁榮,給我們市民提供了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使大家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國網: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機遇中,西安如何體現文化自信和文化擔當,又將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怎樣起到表率作用呢?
上官吉慶: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化的重要的發源地。在歷史上西安就扮演著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在唐代的時候,西安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是當時世界上人口過百萬的城市之一。在這100萬人口中,有10萬人是來自于世界各地的,有學者、有外交使節、有商人等等,都在西安學習、工作、生活,他們的到來也促進了中華文明和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溝通、融合。
進入新時代以后,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愿景以后,我們西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充分發掘我們的歷史優勢,在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人民的溝通交流合作中,尤其在文化方面要扮演我們獨特的角色。
首先,我們要對歷史文化進行充分的發掘,結合目前發展的大環境,挖掘出它的新含義,把中國故事講好,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促進我們和沿線國家人民的民心相通,為我們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和情感基礎。
其次,我想西安要從目前的已有條件和產業基礎出發,推進這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我們現在開通了絲路頻道,也創辦了絲綢之路文化論壇,也有絲綢之路電影節、絲綢之路文化博覽會,我們要通過這些平臺的搭建,為我們和絲路沿線國家在文化交流方面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我們的平臺上充分地展示他們的優勢。
比如絲路國際電影節,現在沿線四、五十個國家的電影制作者都參與其中了。我們還給沿線很多國家展示本國獨有的文化提供了機會,比如捷克的水晶制品展在西安展出,受到了市民的歡迎。捷克的朋友們也非常高興,覺得在中國的千年古都,展示他們民族獨有的文化產品,對他們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
中國網:實現文化強國,我們普通的老百姓又將有怎樣的獲得感呢?
上官吉慶:通過面向“一帶一路”的文化合作與交流,我們不管是走出去也好,還是請進來也好,首先給我們的市民了解世界打開了無數窗口,讓大家身處西安,“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種文化的互相學習、比較,對于更新我們的思想觀念,提高我們的文明水準,推進我們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都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
另外,通過這種交流,我們有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夠增加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同時,這種文化交流會促進文化和旅游、科技、金融的融合,會給廣大市民,特別是那些有創業熱情的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實現他們的人生夢想。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杭舟;記者:張若夢;攝像:房小棋;攝影:楊佳;后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