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2002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并下發了《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首次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繼頒布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作為實現國家強盛的第一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以來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2018年5月20日,東北大學的大四畢業生們忙著在校園內拍攝畢業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周玉:近些年來中國大學的排位越來越靠前,越來越提高。我覺得這一點和我們國家的重視、投入,和高等院校自身的努力、水平的提高密切相關;同時,也與我國實力的提高和影響力的提高密切相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 劉志讓:我們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與國家從建國以后剛開始的貧窮到后來的改革開放的壯大是相伴而生的,所以航天事業發展60年來到今天,實際上很重要的成果就是人才成果。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石家莊市長 鄧沛然:諾貝爾獎是世界公認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獲得者掌握世界頂尖技術、擁有世界一流團隊、掌控強大創新資源。我們就是瞄準這個世界頂尖高科技群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共建了6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工作站,全部在生物醫藥領域。這在全國也有一定影響。現在,這些諾獎工作站已經發揮作用。正是通過這樣的“筑巢引鳳”,將帶來“百鳥朝鳳”的人才引進效果。
中國網:發展靠創新,創新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強國戰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設“人才資源”強國。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要向人才資源強國轉變,目前還有哪些問題和挑戰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 劉志讓: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快速發展,最核心的還是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特別是跨界人才,這是比較急需的。當然,我們航天也要面向軍轉民,也叫軍民融合領域。在市場上軍工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市場、營銷這些理念和人才比較少,也是缺市場營銷、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或者有市場、有綜合經驗或者知識的人,有開創能力的人相對比較缺。
全國人大代表、科技部部長 王志剛:科技創新本質上是人才創新,我們怎么樣為人服務,為科技人員服務,讓他們能夠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方面都能夠心無旁騖,得到很好的服務,能夠得到很好的支持,能夠有很多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使他們能夠愿意在中國創新創業,能夠在中國在科技方面、轉化方面等等,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使他作為一個科技人員能夠因為中國這塊熱土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
中國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具體來說,應該怎么去做呢?
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校長 張榮:一流大學的根本的標志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貢獻,但是在建設過程當中,我們還是要把握好一流的體系和一流的能力這兩個關鍵。一流的體系包括一流的學科體系、人才體系、治理體系和保障體系。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大學。一流學科是由一流的人才隊伍來支撐的,沒有一流的人才就沒有一流的學科。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一定要堅持人才優先的發展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石家莊市長 鄧沛然:人才是實現創新發展的第一寶貴資源。我們重點打造了梯度合理的人才高地。近年來,全國各大城市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實際就是招引高端人才、實施創新驅動。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叫“桐高鳳自來”,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強力的扶持,吸引并留住了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有效激發了創新精神、聚合了創新智慧。
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 周玉:創新型人才不光是技術創新,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有思想創新。所以,我們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就是遵照黨中央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首先要培養信念堅定、具有理想、志存高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自己力量的時代新人。
中國網:國家興盛,人才為本。加快建設人才強國,這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重大戰略部署。日益壯大的人才大軍,必將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順利實現。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杭舟;記者:段冰;攝像:齊銳;后期:白玥;技術支持:董超;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