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2019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從2008年我國成功研制首臺國產盾構機,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國盾構制造領域發展情況如何?該技術在國際上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在正在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我們采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總工程師王杜娟。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總工程師王杜娟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董寧 攝影)
中國網:王代表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采訪。今年全國“兩會”,您帶來的議案是關注哪些方面的內容?
王杜娟:今年全國“兩會”,我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關于科技創新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是關于技能人才的培養。 科技創新,現在我們走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核心技術買不來、討不來,只有靠自己研發。自己研發只有靠投入,你只有把錢真正地砸進去了,投入進去了,才會有成果出來。所以,今年我是提了這樣一個建議。 從2016年開始,我國在會計科目上把費用化的研發投入列入到了管理費用率科目下。管理費用率是國有企業的考核項,一些國有企業由于管理費用率很難降低,它又是考核指標,只好降研發投入,因為研發投入在這個科目下。這和我國倡導的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完全相悖。所以,我提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把管理費用率剔除掉研發投入后進行考核,就是相當于考核管理費用率里非研發投入的部分。這個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建議是關于技能人才培養的。像中鐵裝備現在走出國門,走向海外,今年我們在歐洲核心區,比如意大利、丹麥哥本哈根以及法國大巴黎都分別拿到了標,產品越來越高端,國際品牌樹立也越來越有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技能人才的數量以及質量的需求都越來越高。我國現在技能人才培養,雖然國家從上到下已經非常重視,但是它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所以,我提了一個建議,希望能夠實施“兩元制”的技能人才培養方式,比如由高校和企業來共同培養技能人才。之所以提這樣一個建議,是因為河南是人口大省,有大量的技能人才,工業基礎也比較好,希望讓河南作為試點,實施“兩元制”技能人才培養的方式。
中國網:從2008年我國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填補了我國在復合盾構機制造領域的重大空白。這十年間,我國的盾構制造領域發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杜娟:十年前,我們研發出首臺盾構機,但實際上我們那時候還僅僅只有軌道交通這一個門類的掘進機。在這十年間,我們所有門類(的掘進機)都已齊全,從圓形、矩形,到馬蹄形、異形,以及從原來只有軌道交通用的盾構機,到現在能夠穿山越嶺、穿江越海(的盾構機),現在是各種門類都齊全了。
我們在山嶺隧道使用的硬巖掘進機是在2015年才真正國產化,大盾構領域剛剛站穩腳跟也就是在2017、2018年。2018年,我們剛剛下線了一臺15.8米的國內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構機,也是一個新的機型的突破。所以,這十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說在真正意義上門類全部齊全了,甚至比國外有更多的門類。
中國網:目前我國的盾構技術在國際上處于怎樣的水平?
王杜娟:2014年總書記去視察的時候,我們已經做到了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目前還是處在這樣的地位,跟當初我們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了質的區別。為什么我們還是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地位?首先從數量上來說,2017年、2018年,我們連續兩年產銷量做到世界第一。但是從質量上來說,我們的技術水平,我們的技術積累還不夠。所以,要真正意義上實現技術、數量和質量上的全面的突破,我們跟國外一流的第一品牌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還在努力。
中國網: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功課?
王杜娟:現在我們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更多的是要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邁進,在這條路上我們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加大研發投入,就是其中的一個措施。第二,培養技能人才也是一個措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軟硬件的問題,我們在硬件方面已經非常厲害了,我們能制造出非常好的產品,但是我們在軟件方面還有一些差距,比如全民素質的問題,職業人員整體素質的問題,都會影響我們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其實,我本來今年還計劃提一個關于基礎教育的建議,因為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現在已經制約了(人才的培養)。不管是技能人才還是高端人才,都是從基礎教育出來的。所以要真正走向制造強國,最根本的還是要加強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
中國網: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上提到了一句話叫“我們都是追夢人”,您作為盾構制造領域的追夢人,您還有哪些夢想要實現?如何實現?
王杜娟:其實我們都是追夢人。在我們這個領域,我們有兩個非常大的夢想,可能需要未來五到十年去實現。第一個是實現掘進機的無人化,讓它能夠少人、無人操作,叫做智能盾構機,這是一個夢想。其實在很多年前歐洲人都提出想做這件事情,但因為它難度非常大,也需要大量數據的積累,所以其實國外并沒有做成這件事情。但我們現在,第一有大量的工程實踐,第二有技術實力,所以我們可以做這件事情了。
第二個比較大的夢想,我們也在研究面向未來的掘進機,我們要有顛覆式創新的設備出來,完全替代我們現在的掘進機,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打隧道。
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和我的團隊會一起在這個領域努力奮斗,實現我們的夢想。
中國網:感謝王代表接受我們的采訪。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杭舟;主持:裴希婷;攝像:王一辰;攝影:董寧;后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