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qa4a"><dl id="iqa4a"></dl></li>
  • 醫院掌門人:新時代公立醫院改革發展再出發
     
    時間:2019年8月19日
    嘉賓:協和醫院原副院長王以朋;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彭明強;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盛京醫院原院長郭啟勇;朝陽醫院原院長封國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準。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構建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網,國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70年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預期壽命由建國初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嬰兒死亡率由建國初的200‰下降到2018年的6.1‰。到2018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已經突破百萬,衛生機構床位數量達84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950萬人。

     

    公立醫院院長及專家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李佳

     

    協和醫院原副院長王以朋:我們國家70年走過來了,我們有(占全世界)1/4的人口,我們的醫院承擔著(全球)1/4人口的醫療工作,實際上我們做得已經很不簡單了。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彭明強: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老百姓、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醫改10年來發生的變化更大,體現在幾個指標上,我們的老百姓是不是更健康了?我們的期望壽命是不是更長了?嬰幼兒的死亡率是不是更低了?這些數據在實際中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公立醫院作為我國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的中堅力量,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公立醫院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廣大醫院管理者的探索、實踐與奉獻。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公立醫院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應該說這些大醫院、大醫療機構,醫療水平這一塊和國外沒有太大的差距。在目前的情況下,后面可能更多地要考慮中國的醫院、醫療,以及生命科學醫學的研究,怎么樣由原來的跟跑到之后的領跑,我們要引領未來醫學的發展。

     

    新一輪醫改以來,公立醫院面臨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迎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從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提高醫療質量?如何讓醫院精細化管理持續不斷改進,在符合經濟運行成本下,做到公益性?這些都對醫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實際上也是間接地引導醫院回歸功能定位,不僅要滿足于自身,更重要的是滿足于社會,包括患者的需求。

     

    國務院2019年4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對三級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又重新進行了明確,在指標體系里面把醫療質量、安全、社會效益等等放在首位。首先,指揮信號非常清晰、明確,什么是優先級?應該把質量、安全、成本效益等等,按這個次序去做。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彭明強:公立醫院改革經過10年,路徑越來越清晰。實際就是體現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公益性就是公立醫院要承擔社會責任,而不是追求利潤或者經濟效益最大化,把社會責任作為公立醫院最大的責任,也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作為公立醫院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我們作為公立醫院,以公益性為主,社會效益肯定是第一位的。但是醫院也要生存和發展,現在公立醫院在政府補償不到位的情況下,也要通過加強醫院的管理,降低醫院成本,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這樣才能保持醫院持續良好的發展?。

     

    盛京醫院原院長郭啟勇:醫院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老說“老爺醫院”,現在逐漸從“老爺醫院”向服務型醫院轉變,轉變的過程中如何通過不斷的績效考核來促進醫院的發展,促進醫院發展的過程中規范醫院的管理,規范醫院更好地給百姓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我覺得這是一個動力。壓力就是動力,動力才能促使醫院更快更好地向規范化管理前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變化反映在醫療衛生領域,就是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變得多樣化、多層次。如何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緩解醫患矛盾,滿足多樣化需求、創造一個良好的醫院管理體系和政策環境?院長們如何應對新一輪的挑戰?

     

    協和醫院原副院長王以朋:我們國家看病已經不難了,如果你說我看優質專家或者頂級專家難,這個問題不止中國獨有的,全世界都一樣。

     

    其實醫患矛盾在最近十幾年的過程中,已經好轉了許多,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黨、國家一直在要求,醫護人員要最大限度地滿足病人的要求,各個醫院在做使患者滿意度提高的工作。衛健委已經做了第二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改變我們的流程和過程,使得患者以及家屬在就醫的過程中能夠相對比較滿意。

     

    朝陽醫院原院長封國生:在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上,我們國家也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為了切斷藥品銷售和醫院的利益關系,我們國家在改革過程中首先就推出了醫藥分開,也就是取消醫院在銷售藥品過程中的藥品加成,提高具有醫務人員技術含量的價格體系,這樣就切斷了藥品銷售和醫院的利益關系。

     

    另一方面,醫院也加強了合理用藥、規范治療、提高醫療質量等等方面的監督和管理,杜絕了不合理的用藥現象,大大節省了一些藥品的費用,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尤其是近些年來,醫保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在城鄉、農村都已經合一,覆蓋面達到百分之百,使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改善。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彭明強:在我們國家存在著醫療資源不均衡和不同等化的問題,應該說在大城市、大醫院,醫療資源比較豐富,而在基層醫療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才能真正把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能夠使老百姓得到就近的醫療服務。

     

    病人到醫院總是希望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我們應該往這方面努力。醫療有很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不同的疾病愈后不一樣,也希望提高患者這方面的理解能力。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好氛圍,把醫患矛盾降到最低,建立更加和諧的醫患關系。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供了頂層設計藍圖和發展路徑。我國醫院管理在經歷了長期粗放式管理后,逐步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公立醫院既需要以不斷的“變”來應對變化的需求,也需根據自身情況,挖掘“不變”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更需要一代代醫院掌門人,用不懈的努力,不忘初心再出發,引領新時代公立醫院發展,也給中國醫療事業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佟靜;主持:段冰;后期:辛棟強;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佟靜;主持:段冰;后期:辛棟強;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