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qa4a"><dl id="iqa4a"></dl></li>
  • 善行團:疫情之下 逆行而上

    時間:2020年5月19日
    簡介:面對疫情的考驗,中國公益慈善不忘初心,投身抗疫,而在這其中有一支來自于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善行團公益基金的21個人的團隊,在創建者鋼子的帶領下,投身疫情一線。[視頻下載][訪談實錄][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主持人: 大家好,這里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收看。面對疫情的考驗,中國公益慈善不忘初心,投身抗疫,而在這其中有一支來自于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善行團公益基金的21個人的團隊,在創建者鋼子的帶領下,投身疫情一線。今天呢,我們也有幸采訪到了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會長以及善行團公益基金的創建者鋼子先生,歡迎。

    嘉賓: 你好。

    主持人:  在這次2020年的新冠疫情其實非常的突如其來,疫情的中心呢,就在九省通衢的武漢。在今年的1月23號的時候,武漢也實行了封城的防控措施,那您當時什么時候到達的武漢呢?



    嘉賓:  我們車隊去的時候是二月份,但是在武漢剛剛開始封城的時候,我們善行團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因為我們組織在這個周邊的國家,大概27個國家有自己的網絡分會,那我們從周邊的國家買了大量的醫療物資。第一批物資是大概在大年初六的時候從英國運到了武漢,是通過湖北的紅十字會捐贈到了武漢市中心醫院。這期間呢,我們運了大概得有三批的物資過去,從口罩到生活物資。

    主持人:  您當時是親自帶著成員去到武漢,那個時候應該有很多人阻止吧,那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點去武漢是怎么考慮的?

    嘉賓: 其實當時很多人都不同意我們去,   但是我覺得我們跟他們沒有什么不同,而且武漢的人,為全國付出了很多,我覺得我們應該做點什么。我是在七個國家調動這個物資,運送到中國的五六個省,集結到九江,再送入武漢。之后呢,生活物資在東北,我們組織了大概有15臺的大型貨車,9臺保障車,總共20多臺的車隊,也算是民間組織規模較大的一個車隊吧,我們是2月底出發。3月1號進的武漢市,去了20多個人。

    主持人:  帶著這么多的物資,浩浩蕩蕩就去了,您帶領的這21人的善行團成員到達武漢之后,這車隊的構成是什么樣子的?

    嘉賓  :  一批是貨車的司機,都是征集的志愿者,這個也是我們付費雇的貨車,剩下的都是我們善行團成員志愿者。他們每個人都是寫了請戰書,我也是挑了又挑選了又選,很多人我是不想讓他們去的,因為我也不知道,進入武漢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必須保證每個人的安全。

    主持人:  那您當時選擇的標準是什么?



    嘉賓:  選擇沒有后顧之憂,身體健康年輕的。那么我已經盡量在挑選年輕的,但還是沒有辦法就是嚴格按照我的想法去執行。比如說,我們廣東的一個委員姓盧,他給我寫的私信,讓我無法拒絕。因為他知道我已經準備了差不多兩周才出發,他就不停的每天給我寫,最后他說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我說這跟生死沒關系,但是你不適合去,因為我覺得他的身體狀況不行。后來他就把我們的“戰袍”掛起來拍張照片發給我,就是我們那個善行團的衣服,上面寫著“行善勸善”,所以我看到這件衣服之后,我就知道我已經沒有辦法拒絕了。所以說,當時的選擇是挺艱難的。

    主持人: 還有沒有讓您特別印象深刻的這種請戰書?

    嘉賓:  非常多,非常多,每一封都非常感人,大概有一兩千封這樣子,那我只是先從我這邊做起。很多人是這樣說不用我去,讓大家去就可以了,讓我指揮,但我覺得我跟大家沒什么不同,所以有一個人去,那一定是我。其實在選擇的過程當中,是感動的,也是內疚的,這種內疚就是對去武漢的那種不確定性,我不知道去會發生什么,因為我所知道的信息是比較不確定,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主持人: 在這一次的疫情當中,善行團主要負責了哪些援助活動,能不能給我們詳細的介紹一下?

    嘉賓:  面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防護物資不夠。那么當時中國也很緊缺,幾乎都是全世界的采購。我們善行團剛好在二十幾個國家都有分會,我們就迅速的調集國外的會長。這些網絡分會的成員包括一些華僑,他們在國外采購物資,當時最緊缺的就是口罩,還有防護服、防護面罩什么的。

    這里邊最需要談的就是我們有一個委員,是福建省的會長林中耿,他是我們的發展部長,而且他的年齡比我大,結果我們就是黑白熬夜奮戰了二十多天,組織了大量的物資。他回到福建之后,也調動了福建大量的資源,比如他自己也買了很多的口罩給各個檢查站,執行高速公路,各個一線的戰士醫院進行了大量的捐贈。就是說他個人本身做了很多,為組織上做的更多,他調動所有周邊的物資跟我一起去了武漢。

    主持人: 這中間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嘉賓:  非常多,這個困難超出想象。其實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運輸和采購,因為在采購過程當中,你來不及按正常的商業渠道去辦理。比如說我找一個有進出口權的外貿公司,我通過公司簽合同,再去匯款。當你所有手續做完的時候,物資已經沒了,那我們的國際貿易怎么辦?所以我就直接匯錢了,我用現金匯過去,或者對方在國內他有資產,我把錢給他,他在國外幫我買,完了之后以捐贈的形式郵寄過來,或者干脆就是以這個進口的方式,我正常交稅。當時是不惜代價的,我們運來的物資就是沒有考慮成本,也沒有考慮代價,因為這些物資是救人的,只要你能拿回來,無論你用什么方法,拿回來就是救人,就能幫到別人。所以我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包括我們從空運、也走過國家的綠色通道,也走過昂貴的商業通道。我們也用旅游的方式,他們有剛開始回國的這些旅游的,  用  包背,每個包我給多少錢,只要能背回來,那就是達到目的了。

    主持人: 總之就是動用了一切能想到的方式。

    嘉賓:  所有能動用的資源。我突然間也很感慨,也在想為什么我們能夠進來大量的物資,靜下心來想,我發現我能夠調動的人和能夠出實力的,都是我十幾年、二十幾年交往下來的朋友,或者是我們這六七年發展的成員,他本身是公益組織成員,有一份公益心,會心甘情愿去做。比如說我們英國的會長,冰天雪地開車,一兩天在外面幾個城市跑去買物資,而且是沒有報酬的,非常讓人感動。

    主持人:  是,確實是。在整個的疫情過程當中,看得出來真的是動用了一切能夠動用的力量、渠道、方法來完成這些。那據了解,現在新冠疫苗也在研發臨床的過程當中,善行團其實也有勇士做了這一批疫苗的志愿者,那您對于他們想要說些什么呢?

    嘉賓  :他是我們的勇士,是中國人民的英雄,他們愿意奉獻自己的生命一樣去接受疫苗的試種,我覺得非常的讓我敬佩。

    主持人:  其實每天呢,現在都在更新疫情的消息,這些消息也一直在牽動著我們的心,其中我們非常關注“逆行者”們,而善行團也是“逆行者”當中的一員,當時您帶領善行團的成員作為“逆行者”去到武漢的時候,是秉持著一種怎樣的精神呢?



    嘉賓: 我并不認為我們就是“逆行者”。我覺得我們應該去做一些什么,哪怕我們站在那里,告訴他們我來了這就是最大的溫暖。但當時的情況容不得我們去考慮,因為他們需要幫助,需要物資,需要這些東西。那有能力做就去做點什么,我覺得沒有什么值得去說的很正常的,就是我們去了。到武漢之后,武漢給我的感動反而更多,我并不覺得我們去做了一個完美的逆行,去感動別人了,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當初,說實話在那個時候二月份去武漢,包括我們組織物資的時候,從一月份就開始了。我們去的時候是咬著牙去的,我把我該安排的事情安排好,我做了最壞的心里打算和準備。如果被感染,我要怎么樣?那我們去的時候和回來的時候心情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回來的時候都不在服務區吃飯。我們自己帶泡面,自己有水,遠離任何人。因為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問題,我們去的時候也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它不像以往像地震救災,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包括現在也還沒最終明確的疫情,我們去的時候就是有很大的決心和勇氣才去的,到了之后我們并不想感動別人,而是我們覺得我們要來,我們有勇氣來做我們要做的事情。但是我到武漢之后卻被武漢感動了,到武漢之后確實很意外,我發朋友圈說武漢是一座英雄之城,我出發的時候我講“很慶幸我能為武漢站一班崗,我來了”。因為當時我出發的時候我家里也是不同意,但是他們知道攔不住我,我走的時候都沒敢去看我的母親,我就趕緊開車走了。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公益人,這個時候你有能力去做,你必須去做,義不容辭。可到武漢之后我卻很意外,比如說我們車隊已經進入武漢的時候,整個馬路是空的,我們的車隊就是你所看到能亮燈的車都是我們的。而且早上的時候我們睡在車上,起來之后就有一個人騎車過來給我們送早餐,我就很自然地拿了一份,我問“誰要的?這還有外賣呢,誰要的外賣?”因為我們在路上已經吃了兩三天的泡面了,結果那個人說“不是外賣,是我送你們的。我說你怎么送我們吃的?他說”看你們是來支持武漢的,我趕緊給你們整點早餐過來,有雞蛋有粥“。我說你叫什么名字?他說:“我是武漢人!”這個很響亮的一句話,他說是武漢人,把東西放下之后騎著他那個電動車就走了。我覺得特別感動,我說我們來了,組一個車隊剛到武漢,就被武漢人感動了。

    主持人: 親自到武漢去之后,您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什么?或者說有哪些非常打動您的時候?

    嘉賓:  讓我最深刻的是武漢人民的堅強。他不是說報紙上所說所寫的,也不是電臺報道的,并不是說講什么樣的堅強,我親眼目睹的堅強勝過一切,因為那是最真實的,我看到每一個武漢人沒有一個人臉上寫著沮喪,每一個人都很堅強。我去的時候當我知道一個警察戴的是一個普通的口罩,一個口罩戴三天,晚上消完毒第二天繼續戴。我所看到的許多干部、黨員沖在第一線,每一個人看不到眼淚,看不到沮喪,看不到悲傷,什么都看不到,看到的只有堅強,馬上給你安排物資庫,馬上給你找吃的,馬上幫你協調所有的車。大量的當地志愿者和我們車隊一共一百多人,從早上九點卸到晚上九點。我們到武漢之后滿滿的熱情,當地人非常優秀,我說武漢是英雄之城。

    主持人: 那經過多年的發展,善行團也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志愿者組織。對于這次疫情的情況和你們以往參加的其他賑災救援活動有什么樣的不同呢?

    嘉賓: 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個全新的狀態,它不像以往的地震救災的一些救助。這次疫情是因為它不能隨意走動,不能人員聚集,也不方便出來。那這次疫情很快,你就看到全國很多組織是沒有辦法去執行的,包括一些很不錯的優秀的慈善機構,他們收到大量捐款但是沒有辦法執行,只能自己叫停。因為執行是最嚴重的問題,你有錢買不到物資,很多慈善家說我想捐口罩或者呼吸機,你買不到。我們是因為我們有全球的資源,而且各省我們善行團成員眾多。我們各行各業都有,因為我們是網絡組織,我們都有成員,那我們就能夠迅速地集結各種物資,這些物資集結到之后,我們要執行我們就只有送去武漢。

    主持人:  這次疫情,從中國到海外其實有很多的企業和公眾,都開始集結起來共同地去應對,您覺得這對中國公益慈善帶來了哪些考驗呢?



    嘉賓: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蠻深的一個問題,這個中國的公益組織,在應對這次的疫情當中會發現一個全新的概念。因為大家以前做的都是自己,比如說中國的公益慈善組織都有自己的專項,像做兒童的、做大病的,或者是做環境的……那么再比如說一般性的災難面前大家都能處理有什么力量出什么力量。但是在疫情面前,這是一個全新的狀況,我突然間發現,就我審視我自己的同時我也在看別人,現在整個全國的公益組織,很多人是出不了力的,有心無力。我覺得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你調動你所有的資源,跟現在所發生的事情你能幫到什么,最小的力量就是不要去傳播病毒,不要去聚集,聽政府的引導。那大的呢,就是你的資源能夠搞到物資就去幫,你能做什么就全力以赴。一定要認真冷靜地想清楚,而不是你組織的特性是什么,看看能不能在這次疫情當中去做什么,不合時宜也沒有辦法是做不到的。

    主持人:  那您覺得對于公益組織來說,或者對于善行團來說,要盡到的社會責任,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是哪些呢?

    嘉賓:  我們的組織我是很清晰的,我覺得善行團要做的就是行善勸善,號召更多的人參與。我們組織的方向也很清晰,就是向上的一群人,那么我們就是講平民慈善,用最簡單、最容易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去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也是想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所以我們這些年也是一直在做。

    主持人: 帶著這份中國公益人的堅持,不知道善行團和您未來的公益計劃是什么樣子的?

    嘉賓: 善行團本來是計劃滿滿的,比如說我們在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疫情前,我們已經走了七個國家。我們是計劃用三年的時間走完47個國家,創建“一帶一路”的公益慈善聯盟。但是因為這次疫情打斷了,我們現在全力以赴支援疫區,那現在復工復產大家也在努力把自己生活回到原態。當一切正常或周邊的國家也都正常的時候,我們的世界行還會繼續。善行團到現在我們創建了七年了,在創建之初,我就定了三條“鐵的規矩”,規矩不能破,破了就地解散,第一個是我們不能公開募款,我們只是成員一對一的進行勸募。那么我們每天只捐一塊錢,讓慈善不昂貴,力所能及,我們不提倡多捐,你說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善事,這是我講平民資產就是誰都可以做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慈善家,我們每個人都是捐贈者,我每天做一件善事,我要那種堅持的力量。所以第一條我們是不去向別人拿錢,我們是自己捐,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捐贈者。那么第二條就是沒有賬戶,我們不可以碰賬戶的錢,我們七年來都是給第三方賬戶捐款,要有自己的賬戶立即解散,比如說像以前我們給幾百個機構捐,現在我們給僑聯捐,他們執行,我們監督。第三個就是沒有個人行為,任何一個人代表不了善行團,我創建當天就放棄掉了決策權,善行團我說的不算,是由管理委員會投票決定的,因為善行團的最高管理機構是管理委員會,那么所有大的事情、事件都是由管理委員會投票進行,所以這個組織非常的純粹。

    主持人:  聽完鋼子先生的分享,也是讓人感慨良多,在本次訪談當中我們也分享了很多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鋼子先生以及善行團這場戰“疫”背后的那些動人的故事,同時你也看到中國公益慈善展現出來的力量。那我們也相信,未來鋼子先生以及善行團能夠獲得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支持和幫助以及認可。同時也能夠將這份中國公益的力量持續地傳遞給世界。

    本期節目就到這里,感謝您的收看。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系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注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