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5月22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時指出,要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在當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的背景下,我們如何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未來怎樣更好地統籌推進防疫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網《中國訪談》就此專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 毛群安 攝影/李佳
中國網: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公共衛生這個字眼受到了全球的矚目,但是很多人對于公共衛生其實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節目的開始請您介紹一下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現狀如何?有哪些重要的組成部分?
毛群安:確實正像您說的,公共衛生一詞再次被大家熱議,但是到底什么是公共衛生?用系統內或者專業人員的講法,它主要是保護公共健康設立的一套體系。說得具象一點,比如公共衛生的專業機構,像大家在媒體經常看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衛生監督機構都屬于公共衛生機構;還有基層的醫療機構,都在公共衛生體系的范圍內。由這些機構組建了公共衛生體系。
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從建國以后就逐步完善覆蓋整個城鄉,公共衛生體系為國人的健康構筑了一個安全保護網。簡潔的說,2003年“非典”之后我們發現了公共衛生體系的問題,國家加大力度投入構建了更加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特別是加強了衛生應急能力的建設,“非典”提示我們應對急性傳染病需要有更加靈敏的疫情監測能力、發現能力,以及出現大量的病人之后的緊急救治能力。所以,國家專門編制了規劃,加強了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從國家到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都進行了全面的建設,這里面包括了檢測能力、信息化水平以及現場調查處置能力等等。還有應急救治,設立了國家的應急救治重點機構,也建立了流動性的、可移動的應急救治隊伍,配備了流動性的、可移動的檢測設備、診療設備等等。
從2003年到去年,國家總共投入了3000多億資金來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設的項目數超過21萬個。有了這樣一個公共衛生體系,這些年來,在應對非典之后的H1N1甲型流感、H5N1、H7N9、寨卡、中東呼吸綜合征這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上,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公共衛生體系就是由公共衛生專業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所組建的保護公共健康的體系。
中國網:從剛才您的講述來看,我國的公共衛生體系是在發展中與時俱進的,回顧它的發展歷程,取得了哪些建設成就?
毛群安:這樣一個體系的目的就是要盡最大可能保護公眾的健康,之所以說它與時俱進,因為我們遇到一些事件,能發現漏洞、不足和短板,我們就去加強建設。“非典”之后,就特別重視檢測能力的建設和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能力的建設,這兩個能力對于我們早發現疫情非常重要。比如H7N9就是最先在我國發現的一種病毒,如果沒有這種檢測能力、沒有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就很難發現。所以,像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為什么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就能確認病原體,并研發出檢測試劑盒,這背后所涵蓋的技術很復雜,它就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相比較而言,在“非典”的時候,我們是在“非典”后期才確定了傳染的病原體,這次在新冠肺炎初期就很快鎖定了病原體,這使得我們檢測發現病原體的能力大大提升,這個能力也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國際同行的公認。
中國網:現在我們看到了建設取得的成就,當然在應對疫情時也看到了它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和提升?有哪些短板和弱項?
毛群安:剛才講到公共衛生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過去應對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問題是怎么回顧評價在新冠肺炎前期公共衛生體系和應急能力的情況。
有這么幾句話,第一句話是說過去所建設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應急能力為這次疫情取得重大勝利奠定了基礎。比如我剛才講到更多的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情況,我再簡要地說一下衛生應急救治能力。
這次疫情在武漢發生后,病人急劇增加,一下增加了需要救治的病人數,這對任何一個城市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這次武漢所確定的幾個重要的定點醫院的救治工作為什么能夠很快展開,能夠適應應急的需要,能夠把一些普通病房很快轉成了重癥救治病房,這體現了過去應急救治能力的儲備。像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都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近幾年新建了院區,在救治設備能力方面極大地提升了。所以,這次在武漢保衛戰中就發揮了他們的優勢,應該說我們的公共衛生體系和能力以及救治的能力是不錯的,為我們的疫情取得階段性重大戰略成果奠定了基礎。
但是我們發現這次疫情中暴露了公共衛生體系和救治能力的一些不足和短板。大家通過媒體也看到,我們前期監測預警能力有待加強,還有應對大型的、緊急的疫情,我們的救治能力有點應對不過來了。所以,在后期建方艙醫院,這提醒我們有些大型的公共設施的平戰轉換能力存在不足。
還有一個短板是醫療應急物資儲備和調用的機制也不適應這種大型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的需要,這些問題是下一步要加強的重點。
中國網:下一步如何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行加強和完善?
毛群安:從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親自指揮、直接部署,從疫情初期就在不斷地尋找疫情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一個是從聯防聯控機制的指揮體系到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應急救治能力,我們把可能存在暴露的問題都列出來,進行系統性的研究。最近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經印發了《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我簡單地分幾個層面(介紹)。
首先,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對傳染病的檢測能力提升,現在要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縣級以上疾控機構都要具備核酸檢測能力。
第二,這次疫情暴露了基層能力還是需要亟待加強的,所以,我們把縣域綜合救治能力、檢測能力作為一個重點,部署了很多具體的項目。
第三,根據我國的情況,布局傳染病的定點救治機構,或者叫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基地,要做出一個大的布局,在各個大的區域和省份都要有所設計,一旦出現這樣的疫情能夠有梯次地應對。首先當地調動資源應對,不行就省內調動,形成這樣一個應急機制。
還有就是像體育場館等大型的公共設施要實現平戰結合,能夠在緊急狀況下很快地轉成戰時所用,這就要做一些改造,新建大型公共設施時要考慮這樣的功能。
特別是這次在武漢暴露出來的,大型公立醫院還需要增加重癥救治床位,包括負壓救護車、負壓手術室、病房等等,我們都設立了項目,使目前各地應對傳染病的能力要有一個大的提升。比如,大型綜合醫院現在就要進行改造,發熱門診要規范,一定比例的病房現在就要改造成一旦急需很快就能轉換成重癥救治的病房,這樣就避免了這次出現有些醫院要臨時進行改造(的情況)。大家知道緊急情況下臨時進行改造,盡管很快,但是時間非常緊迫。所以,現在我們做好準備,按照一定比例把病房做好改造,一旦需要就很快轉換。應該說這個設計,是我們針對這次暴露的問題的系統性設計,從基層一直到大型的綜合醫院,這就是救治的基地,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地方的重大傳染病救治基地。
這些項目的實施,能夠在過去的基礎上很大程度上提升現在的應急救治能力。現在各個地方都在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進行了遴選,確定哪些醫院作為重大救治基地,哪些醫院作為應急轉換的場所。
在整體經濟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國家拿出了大量的經費,來支持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總理特別強調,我們要利用特殊的國債來加強應急體系的建設,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高度重視。衛生健康系統的任務就是要把項目組織好、實施好,真正使公共衛生體系在過去的基礎上更加完善。
中國網:新冠疫情不僅對百姓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目前我國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來說都面臨很大的壓力,未來如何更好的統籌防疫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
毛群安:是的,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黨中央、國務院把握時機,在疫情穩定的情況下,及時地復工復產復學,減少疫情對整個社會經濟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衛生健康部門也是想盡一切辦法,希望盡快使疫情能夠控制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使我們社會穩定生活盡快恢復正常。
隨著國內疫情基本阻斷之后,目前主要壓力來自于境外輸入的壓力。國家已經對輸入性疫情的風險防控有了完整的方案設計和實際操作的經驗。所以,對疫情的防控還是有信心的。我們期待盡快地恢復整個經濟社會的正常秩序。
中國網:請毛司長給我們介紹一下中國的經驗和方案,對他們有哪些幫助?
毛群安:在這次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從始至終加強和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交流,在發現疫情之后就及時向國際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有關國家通報了疫情,共享了病原體信息、基因測序序列信息。同時在檢測、治療方面,我們把前期積累的這些經驗與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進行分享,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贊揚。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在這次疫情過程中,我們和國際社會都要進行一場考試,對我們來說是閉卷考試,他們是開卷考試,他們借鑒了我們前期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國際的合作和交流對于我國的防控也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國際的一些經驗做法也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和提示。
現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們也在研究學習借鑒國際上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希望中國的經驗和做法能夠給國際同道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我們期待更大范圍、更深程度與國際社會和友好國家開展合作。我們國家要承擔我們的責任和擔當,我們也愿意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疫情挑戰,我們有信心必定會戰勝這場疫情。
中國網:今天謝謝毛司長做客《中國訪談》,在“兩會”期間給我們帶來這么多的信息和內容。
(本期人員——責編:佟靜;文字:佟靜;后期:郜玉至;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