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何亮點?對未來的政府工作又做了哪些重要安排?本期節目,我們就此專訪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楊佳 攝)
中國網:徐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徐洪才: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總理對2022年經濟工作的評價中有這么一句話:在攻堅克難中穩住了經濟大盤,我國的經濟展現了堅強韌性。您怎么看待這句評價呢?
徐洪才:我覺得這句話非常精準地概括了過去這三年我們經歷的這些挑戰、克服的困難。從過去三年疫情的實際情況看,咱們的供應鏈遭受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同時外部環境也進一步惡化。那么就從近期,從去年一年的情況看,看得很清楚,全球性的通脹那是前所未有的,這個接近10%的通脹,也導致美聯儲主要經濟體激進式地加息,這個力度也是空前的。
另外的話,供應鏈的中斷導致正常的物流體系、生產經營流通活動的循環中斷,對于我們企業的生產經營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特別是咱們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大國現在問題在哪兒呢?首先是我們原材料依賴進口的比較多,還有產品的出口也比較多,這種對外的依賴性比較強,那么外部事件的變動,首先成本上對我們有推升作用。再一個,正常的原材料采購、中間品,各種(商品)供貨不及時,導致整個生產經營秩序紊亂,尤其是對我們中下游這些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影響最大。所以過去幾年,所謂穩呀、保呀,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經營主體——1.6億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他們是苦不堪言。
當然,我們去年一年推出的一系列一攬子穩經濟大盤的政策,應該說是行之有效的,而且非常及時,對沖了相當大的這些負面影響,但是依然對我們的經濟造成了沖擊。所以去年經濟增長只有3%,這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當然,我們整體的經濟還是保持了相對穩定的。
中國網:對,剛才評價中也有一句話是“我國的經濟展現出了堅強的韌性”,您認為這個“韌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徐洪才:這個韌性,我覺得首先在全球分工體系當中,咱們制造業產業鏈非常完整,配套能力非常強,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因此,過去三年咱們外貿出口非常好。三年下來,我們積累了將近2萬億美元的外貿順差,僅去年一年,我們就形成了8776億美元,這是非常罕見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我們及時地調整生產經營活動,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急這個疫情防控之所需,為國際社會疫情防控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另外的話,就是一個大的背景,中美之間有這種脫鉤(的趨勢),美國搞了所謂的“友岸外包”、以價值觀為基礎的這種經貿合作,其實呢,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想動搖我們中美之間以及中國和世界各國之間這種分工合作。我們中國一直講經貿合作是壓艙石,這個壓艙石的地位它是想動搖的。但是呢,我們保持了相當強的韌性。比如說以前對美國,美國是我們最大的經貿伙伴,那么現在的話,東盟是排在第一了,歐盟第二了,美國第三了。去年僅東盟這一家的話,對我們中國形成的外貿規模超過了1萬億美元。這個規模是很大的。
我們還推進了像RCEP,在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這個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亞太地區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熱點、最有潛力的地區。另外的話,咱們過去多年一直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大原則,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所以這塊其實是成長最快的,也形成了我們對外循環——在外貿出口、對外投資合作(方面的)一個多元化的新的格局,那么這個新的格局其實是增強了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后勁。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做客中國網訪談間。(楊佳 攝)
另外的話,咱們自身內部,咱們投資也好,消費也好,特別是一些主要的宏觀經濟數據,表現還是不錯的。比如說過去多年,咱們保持了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大體上和經濟增長同步。即便是去年這樣困難的情況,咱們經濟增長3%,居民的收入增長還有2.9%。這個很不容易。再有一個,咱們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勞動力就業的問題非常突出。像去年這種情況,盡管年輕人的失業率比較高,但是整體上,我們依然保持了就業市場的相對穩定。
還有一個,我覺得最大的亮點就是全球遭遇世紀性的大通脹。在這種情況下,咱們中國這邊形勢相當好,去年我們的通脹率只有2%,全球通脹8%以上。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攻堅克難,取得了這樣一個成績,應該說確實是來之不易。
中國網:那您分析的話,未來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點主要會是在哪些區域呢?
徐洪才:對外經貿合作一直是我們的一個重點領域,咱們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那么對外的循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盡管過去十幾年,咱們對外貿的依存度是逐年回落的,但是去年依然有34%的水平。而且去年情況特殊,外需拉動經濟增長貢獻是巨大的。那么未來的話,我們中國的對外貿易合作,我覺得會恢復一種常態化,就是說對外貿易的增長大體上和我們經濟增長的速度相一致,跟世界經濟增長的趨勢大體上也保持一致。那么像過去曾經出現的10%乃至20%以上的高速增長顯然也是不可持續的。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我們要保持外貿的競爭力,其實主攻方向還是要靠創新。所以大家看到近期咱們國家也出臺了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那么未來數字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利用數字技術來改造我們的傳統產業,農業也好,制造業、工業,還有服務業,這些數字技術的還有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是推進了中國在全球分工體系當中的地位。在產業鏈分工體系當中,我們要向中高端邁進。
所以近期大家看到有一些低端的加工貿易、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的、資源密集型的,好像有點轉移到越南,轉移到周邊一些發展中國家,我覺得不要大驚小怪,這種轉移其實也是我們這種優勝劣汰或者說產業升級的一個必然的表現。
另外,我們要看到,我們這種技術的進步,在產業的升級過程當中,實際上中國的產業結構會發生深刻的變化。那么未來的話,我們的內需市場肯定是基礎,咱們14億人,現在人均收入達到1.2萬美元以上,特別是改善性的、升級性的消費需求,現在依然是供給不足的。那么我們有些企業可能要兩眼向內,要調整它的經營思路。
那么實際上,過去這種商品的交易、買賣關系好像我們中國是賣賣賣,人家是買買買,那是一種簡單的關系。那么跨國公司這種全球布局更多的是要本土化。所以過去多年,我們在“一帶一路”一些地區也已經做了一些產業布局,一些開放園區、合作園區發展勢頭也非常好。就地生產,就地消費,因此成本反而更低,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咱們中國的一些技術,還有資金、經營管理,也出去了。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引進來。去年咱們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不是創下歷史新高嗎?說明中國依然是吸引全球資本的熱土。
那么進出之間的循環暢通,是我們未來追求的一個重點工作。我們的外貿競爭的格局、經貿合作的格局就是既有投資合作,也有買賣的、商品關系的合作,而且產品的結構會調整,科技含量會提升,同時一些新的貿易方式、貿易的業態也會進一步地發展,比如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服務貿易等等。我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就是我們現有的22個對外開放的平臺,就是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們還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尤其是在規則標準層面上,跟國際對接。
中國網:對外商的投資合作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徐洪才:這是重大利好,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那么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還有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要穩步推進,到2025年之前,我們要全島封關運作,現在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今年很關鍵,2023年是關鍵之年,等等吧。我覺得我們中國未來的對外合作會呈現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格局。比如說跟歐洲,現在我們的聯系就更加緊密了,下個月好像馬克龍要來,還有歐盟的領導人也要來訪。盡管外部環境現在比較復雜,美國想重構全球供應鏈,在亞太地區也搞了一些小動作。其實這些東西,它是很難動搖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當中的地位的,我們的韌性是很強的。
當然,我們自己也要奮發圖強,就是要提升技術水平。在創新方面,我們還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只有這樣的話,我們未來的對外經貿合作,我們才可持續,而且實現高質量的合作。
中國網:盡管外部的環境非常復雜,但是我們這一系列的舉措,還是讓我們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充滿信心。
徐洪才:那是一定的。所以從近期的跨國公司的表現來看,他們依然對中國(抱有信心)。尤其是二十大以來,咱們釋放了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信號,積極地推進多邊主義,還有推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實際上都釋放了積極的信號。當然這中間也有一些噪音,我覺得總體來看,挑戰和機遇并存,機遇還是很多的,一切都事在人為。
中國網:總理還對過去五年經濟社會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進行了總結,您怎么看待這些成就,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內容?
徐洪才:總結得非常好、非常到位,將近十項成績,我們做的工作方方面面,我覺得都是不容易的,歷歷在目。
我覺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民生這塊,因為疫情的流行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我們的民生保障非常給力,即便是最困難的時候,我記得在前年春節的時候,那時候北方地區是冰天雪地,小區都已經封了,但是那些快遞小哥,還有小紅帽還堅守崗位,在社區門口,就是日常的生活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另外的話,物價水平保持相對穩定,菜籃子工程、米袋子工程,供給保障是有力的。再一個,前面講到的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還是比較穩定的。這些民生保障這塊,我們是加大了投入的,特別是疫情暴露出來,我們在醫療衛生這些領域的短板,我們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未來還要進一步地加大這方面的投入。我覺得這個是可圈可點的——民生保障。
第二個呢,我覺得就是過去多年我們堅持創新驅動,尤其是加大研發的投入,推動基礎研發的進步,還有科技創新體制的改革等等這些方面,我們都做了相當多的工作。
那么在財政政策方面,對于一些企業,企業從事研發的投入這方面的一些財稅制度也做了一些調整,鼓勵企業加大這方面的資金支出。同時要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通過政府的引領,促進政府、企業、科研機構,所謂產學研之間聯動合作,推動成果的轉化這一塊,我覺得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僅僅對這些創新企業有一些稅收方面的優惠,還有資金的支持,特別是資本市場這一塊專精特新企業上市,這專門的板塊也建立了,在我們北京交易所。所以大家看到了,就是整個的政策體系,圍繞創新,我們是打了一個組合拳的,成果也是非常明顯的,總理報告里面也列舉了很多。在很多高科技領域,比如說像這個航空航天、通信,還有智能制造,有很多領域我們都是取得了一些世界比較先進的一些技術成果。
中國網:也攻克了很多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徐洪才:對,這個我覺得這是第二個方面,這兩個方面,一個是民生,一個是科技,我覺得這兩個方面印象最深刻,最突出。
中國網:好,謝謝徐教授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答,謝謝您!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劉凱;后期:劉凱;攝影:楊佳;主編:鄭海濱)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系列訪談之二】今年預期目標是GDP增長5%左右,經濟學家怎么看?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系列訪談之三】如何釋放消費潛力,如何提升投資質量?專家解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