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之一。如何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議題,尤其是環境、科技領域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兩會召開之際,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對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金星委員進行了專訪,請他向網友們分享自己的感想。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金星。(菡娟 攝)
中國網:請問您這次參加全國兩會帶來了什么提案?
林金星:這次上會的時候我提交了兩個提案:第一個是關于加強林業科學基礎研究的提案,第二個是關于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我下面解釋一下,為什么要提這兩個提案。
基礎研究在推動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黨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視基礎研究,而且這些年基礎研究也取得了飛躍的發展。同樣,林業科學的基礎研究也有一定的發展。但是,林業研究周期比較長,而且(研究)樹木本身難度也比較大。和生物科學、生命科學比如基礎生物學和醫學甚至農學相比,林學的基礎研究要相對比較滯后一些。這是我的一個感覺。所以,我們要加大支持力度,這是第一個支持力度。
第二,能否比照農業科學中有一個技術產業體系持續的支持,再就是農業創新工程項目的支持,這樣就不是因為今天有這個項目就支持,明天沒有這個項目這一支團隊又斷了。所以,要能夠給予更持續、更長久連續的更大力度的支持。
第二個提案是關于加大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注意的事。林業這些年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說到森林的作用有“四庫作用”,其中有水庫、錢庫、碳庫和糧庫。習總書記強調要有大食物的觀點。農業科學坦率講,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做的相當不錯,現在如果讓我來打分可以打95分。但是農業要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到98分和100分,難度非常大。所以,我國提出要發展木本油料,就是以油茶為代表的木本油料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林草局、財政部、發改委出臺了《加快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要把油茶種植面積從7000萬畝提高到9000萬畝。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工程,實施起來還有一些難度,群眾也有一些憂慮。為什么呢?現在補助是每畝如果6年到8年,我了解大概是6000塊錢,這和高質量的造林比投入不算大。所以,我希望第一要加強投入,第二我也請教了農業經濟專家、社科院的專家,以及中林集團的一些專家,他們建議要比照我國主糧糧食生產,對木本油料尤其是油茶的發展給予最低收購價,這樣就可打消林農的顧慮。否則的話,可能支持了6年8年以后,如果價格不好,可能油茶農民就不會那么關注了。所以,如果有這個收購價,持續地對農民收獲的油茶進行收購,可能就能夠打消林農的顧慮。
特別是現在,發展油茶有幾個難度。油茶開花收果時機械化程度不高,基本靠林農自己手工摘油茶。油茶果實成熟的時候,第二年要結果的一些花剛開出來,所以,在同一棵樹上,過去叫做“懷胎抱子”或者叫做“抱果”,果樹上有結出的果實還有花在開著,如果用機器去搖它,就會把第二年的花都給搖下來的。所以,現在機械化程度不高,特別是在野山坡上面收集茶果難度非常大。
基于這兩方面的考慮,我提了這兩個提案。
中國網: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對人類生活具有巨大影響,但是我們對森林的認識也是逐步加深的,您怎么看森林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和作用?特別是對現代化社會的影響?
林金星:森林的作用是隨著人們的認識不斷加深的,實際上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利用森林來發展生產,甚至來維持生計。最古老的時候我們就采野果甚至搭一些草棚作為居住(場所)。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提高,對于木材應用,像森林里面提供各種副產品等等,像松香、松節油,隨著我們認識的加深,應用也得到拓展。
這些年來森林就更加重要了,現在是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陸地生態系統,除了它能夠給我們提供食物還能給我們提供氧氣。我們都知道,光合作用就是利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植物吸收的水分產生了碳水化合物和放出氧氣。所以,我們通常認為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這個化學反應就是靠植物來完成的,植物中木本植物是最重要的,它的生產力也比較高。現在隨著人們的認識,我剛才講了,習總書記講了森林是“四庫”,森林在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等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現在發展林下經濟,能夠種中草藥,還能收集各種其他的像木本糧食,比如有核桃還有栗子等等,還有木本飼料。所以,能夠給我們提供很多的人們生活中賴以生存的(東西),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為我們保護地球提供重要的氧氣以及原材料等等。
中國網: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如果從林業的角度考慮,怎樣才能算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林金星:老祖宗都提出了“天人合一”理論,現在黨的二十大提出來,我們要綠色發展,對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個人覺得,這里面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首先要尊重自然,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我們要順應自然,更重要的是還要保護自然。過去這些年,我國對自然保護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今后的發展當中,要以保護為先,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為追求發展而忽視了保護。最重要的是堅持生態保護底線,尤其現在我國非常重視——最近批準的國家公園建設,我們今后還要更加健全以國家公園保護為主的自然保護地的建設,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中國網:2003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我國的植樹造林和林草生態修復工作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現在幾乎是能種樹的地方都種上了。下一步要提高森林覆蓋率,就必須在條件比較差的地方植樹造林,同時通過提高森林管理的水平來提高森林的質量。您覺得我國林業建設,特別是林草生態修復方面存在哪些困難,應該怎么克服?
林金星:是的,我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現在森林覆蓋率大幅提升,特別是在北京深切地感受到,經過百萬畝大造林以后,現在要找到一些空地來造林都不是很容易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提高森林質量,所以,前些年像我們學校尹偉倫院士為首的一大批專家提出要做森林重建和森林質量的提升工程。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現在我們的森林生產力還不高,我們的森林生產力大概是國際上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跟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如果在歐洲,我過去在德國做合作研究時發現,德國可以看到大片古老的森林,一二百年的森林,但是在我國,即便是水溫氣熱很好的南方地區,要看到一片五六十年的森林都不是太容易,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次生林。所以,森林質量的提升還有很大的空間,特別是在一些邊際土地,前些天我看到了農業組的曹曉風院士提出要在邊際土地上發展草牧業,這個提法也是很有建設性的。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金星。(菡娟 攝)
除此之外,現在我國早期的森林,不少是林農個人所有,個人所有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林農擁有這一片山地,他就自己可以決定經營目標,如果市場好了,他可能就會把原有的森林進行改造甚至砍伐了,這樣就不能達到永久的預定的造林目標。第二,林農擁有小片的森林不太容易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這樣生產力就非常低下。這些年我國林草局甚至中國林業集團總公司開展的國儲林收購計劃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必要,這對于提升我們今后的森林質量工程是非常及時的。
中國網:十年前您曾利用生物技術培育出一種雜交樹,送給貴州畢節市種植。您能否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現在這些樹木的生長情況怎么樣?對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狀況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是否給當地農民增加經濟收入提供了助益?
林金星:構樹是一種桑科植物,我從小就看到在我們家鄉有時候把構樹葉子拿來研磨碎了做飼料,所以我從小印象就非常深刻。我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期間,我有一個師弟就做雜交構樹的研究。我在2011年2012年做所長助理,我們研究所就讓我到唐山一些鹽堿地去推廣他所做的雜交構樹,就是沈世華研究員所培育出來的雜交構樹。構樹的好處是適應能力非常強,能夠在土壤水肥條件比較差的環境中生長得很好,而且生長量很大。再一個,我看到他給我提供的素材說,蛋白質含量比較高,大概有18%-24%,有很多優點。后來有一次我去貴州省畢節市,作為我們黨外人士去做考察,我發現那里的土地比較不好,而且山頂上還有很多未造林的裸露土地,我當時就建議,我說我給你提供3000棵雜交構樹。后來我的師弟就讓我在貴州畢節種上雜交構樹,生長得相當不錯。后來不光是我,我們研究所的匡廷云院士和沈世華研究員等等一起宣傳構樹。當然,我也在當時和扶貧辦的一位領導也在政協里面,我也多次給他推薦雜交構樹,后來雜交構樹實際上就被認為是一個扶貧樹種,應該說在國內不少地方加以推廣。前一段時間我回去見到沈世華研究員,他說(構樹)在各地都生長得非常好,而且他在理論研究上也做得不錯,做了構樹的全基因組測序、組織培養、扦插等等技術,都給它攻關了。應該說作為木本飼料,構樹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后期:劉凱;主編: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