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qa4a"><dl id="iqa4a"></dl></li>
  • 分享縮略圖
    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我愛鹵煮豆汁 也歡迎中國朋友來新感受多元文化
     

    時間:2023年12月27日
    嘉賓:新加坡駐華大使 陳海泉

    中國網:大使先生,下午好。很高興能在新加坡駐華大使館與您進行交談。

    陳海泉:感謝你抽出時間,來到使館與我交流,讓我有機會介紹、展示新加坡。


    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楊楠)


    中國網:您于今年5月就任新加坡駐華大使。在華工作、生活幾個月后,有何感受?是否已經適應了這份新工作?

    陳海泉:沒錯,我從今年5月起開始擔任新加坡駐華大使。我感覺自己已經非常適應了,這要感謝使館的同事們,他們幫我很好地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還要感謝我在過去幾個月中結識的中國朋友。總的來說,我發現這里的人都非常友好,也特別愿意結交新朋友。所以,我覺得在這安頓下來,適應在北京的生活,甚至適應在中國的生活是很輕松的。我剛才說我是5月份上任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特別幸運,因為我來的時候五一勞動節假期剛好開始,大使館閉館,我一個星期都不用上班。我正好利用這一周的時間去了解北京,乘坐北京的公共交通工具,熟悉北京地鐵和公交。

    我發現北京的公共交通真的非常方便。這讓我快速適應了這里的生活。但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我就任時,中國已經放開了針對疫情實施的邊境管控,來訪華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新加坡也來了許多訪華代表團,讓我忙于工作,這也有助于我快速適應。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贊同,繁忙也是挺好的一件事。許多新加坡領導人都訪問了中國,尤其是北京。包括新加坡總理、副總理、外交部長和多位部長都到訪北京。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密切的關系。雖然在三年疫情期間,新中兩國也一直保持著交流互動,但我認為還是有區別的。線上跟線下肯定不同,所以自從今年3月,很多新加坡領導人來到了中國,可以和中國的領導人線下會見。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機會。總而言之,我的工作因此變得更加充實、更激動人心,但也極其忙碌。

    中國網:確實如此。我知道您在擔任駐華大使前曾在日本和韓國工作過,您此前在中國生活和工作過嗎?

    陳海泉:我之前沒有在中國生活過,但我曾多次訪問中國。當時是來這里出差,你可能也知道,出差基本上都是在酒店,要么就是會議場所,也沒有時間去到處轉轉,了解當地文化。當然,期間能見到中國的官員,但見不到普通老百姓,無法真正了解當地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當時訪問主要關注點都在工作上,所以和現在是很不一樣的(體驗)。雖然我在中國只生活了四個月,但因為我住在這里,我就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得去市場,去餐廳,所以接觸的人比較多,當然這并不代表我現在已經非常了解中國了,接下來我希望能更了解中國。

    我會忍不住同上一次訪華時相比較,我最近一次訪問中國還是疫情之前,2019年,在我擔任新加坡駐日本大使之前。當時我去成都參加了一個會議,但即使在那時,成都也已經非常發達了。但在那之后的四年里,中國又經歷了飛速的發展。這次回來后,我能感受到中國的生活節奏、發展進步、活力和創造力都十分令人驚嘆,我非常享受這里的一切,也希望今后能體驗更多。

    中國網:雖然您工作很忙,但這次您有更多時間可以到處去走走,乘坐地鐵,與當地人接觸,品嘗當地美食,了解真正的中國。

    陳海泉:的確如此。我不僅僅是出去旅游才會選擇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通勤已經成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為我每天都會乘坐公共交通。

    中國網:是嗎?您會選擇公共交通出行?

    陳海泉:我不住在使館,我們使館在秀水北街,但是官邸是在亮馬橋,那還有一段距離,六公里。在天氣好的時候,我會從官邸走到使館。

    中國網:需要走多久呢?

    陳海泉: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這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不是作為游客才會做的事。我跟大家一起經歷早高峰,我有時甚至不得不貼著地鐵門站,因為我是地鐵關門前上去的最后一個人。總之,這是非常有趣的經歷。我想這也展示了北京這座城市的活力和生機。

    中國網:那您乘公共交通時有沒有人認出您,問您是不是新加坡駐華大使?

    陳海泉:的確,有一次我被認出來了,特別尷尬。

    中國網:不過這也是有趣的經歷。

    陳海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趣的經歷。但這也意味著我必須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即使是在公眾場所也是如此。

    中國網:我們注意到您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上擁有個人賬號。您想通過自己的個人賬號與我們分享哪些內容?

    陳海泉:是的,我一直認為應當與時俱進。當今世界,我們需要技術,也要學會利用技術。所以,在負責使館媒體事務的同事的幫助下,我決定利用微博和頭條賬號助力我們的公共外交,不僅對外宣介新加坡,也向新加坡介紹中國各方面。

    我認為這些平臺非常有用。在我的“新加坡大使日記”中,我還有一個系列是“好吃日記”。我熱愛美食,我在中國品嘗了許許多多不同的美食,不僅有北京美食,還有各省的美食。我向我在新加坡的朋友展示、宣傳和介紹了這些美食。同樣,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也喜歡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展示新加坡的文化和美食。我始終認為文化外交,也就是你們經常提到的人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這些文化方面的交流才能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

    中國網:我想這確實很有效果,尤其是在年輕人當中,效果會更好。通過這些社交平臺,他們可以了解新加坡大使是什么樣的,新加坡是什么樣的。

    陳海泉:希望如此,因為我始終認為,文化,包括美食在內,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最佳方式,美食很重要。我始終認為,要了解一個人,拉近與他/她的距離,就要通過他/她的胃,這就是美食的作用。


    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專訪。  (攝影:楊楠)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您也會利用這些社交平臺把一些中國美食或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分享給新加坡的朋友們。那么新加坡人也會使用這些社交平臺嗎?

    陳海泉:我有一些朋友也用微信或微博。所以我不僅在微博賬號上發布內容,我還會發朋友圈,他們也能看到。

    中國網:您多次提到美食。我發現您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通過圖片或視頻的形式發布了很多美食相關的內容。

    陳海泉:是的,沒錯。

    中國網:您最喜歡的中國菜是什么?您最喜歡的新加坡菜又是什么?

    陳海泉:真的太多了,很難選出最喜歡的是哪一道。說到新加坡,新加坡人對中餐非常熟悉。如果在新加坡聊起中國美食,大多數人比較熟悉的中餐包括水煮魚、酸菜魚、重慶火鍋,還有四川麻辣火鍋等等。這些都是新加坡人熟悉的中國美食。但我希望向新加坡的朋友們介紹的其實是那些不那么出名,但同樣好吃的美食。比如在北京,我最喜歡的其實是鹵煮。

    中國網:您喜歡吃鹵煮?

    陳海泉:鹵煮非常好吃。鹵煮與新加坡的一道菜很相似。所以,首先讓我有一種熟悉感。鹵煮是精心制作的菜肴,喚起了我很多記憶,至少對我來說喚起了我童年的記憶。另外,我還很喜歡豆汁配焦圈。

    中國網:真的嗎?

    陳海泉:新加坡應該沒有焦圈和豆汁,對吧?我個人覺得豆汁比酸奶好喝多了。所以,如果你能喝酸奶,就一定能喝豆汁。如果你不太喜歡單獨喝豆汁的味道,你可以搭配焦圈,因為焦圈的香味和豆汁的味道特別搭。這種在新加坡找不到的東西,是我想要重點介紹的。

    中國網:很多人嘗試過豆汁配焦圈,但最后他們把焦圈都吃完了,卻還是沒能喝完豆汁。

    陳海泉:美食不僅僅是美食,它既承載著記憶,也能增進對各民族文化的理解。發酵這一做法古時候就有,豆汁也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豆汁起源于很久以前,很能體現中國的歷史。當時人們生活比較簡單,因為沒有冰箱,需要把食物發酵,而經過發酵后的食物,也變得更加健康,這也體現了中國人養生的理念。因此,當你喝豆汁時,不僅僅是在喝豆汁,還是在了解豆汁的起源,以及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中國網:新加坡駐華大使對北京的美食研究得如此深入,我想北京當地人一定會非常高興。

    陳海泉:我不確定我的理解是否正確。但我在品嘗美食的時候,總是會去思考這些。

    中國網:我想大多數中國人和我一樣,不管有沒有去過新加坡,對新加坡一定不陌生。如果我們在網上搜索“新加坡”,很容易就能發現一些關鍵詞,比如“飛速崛起”“花園城市”“金融中心”以及新加坡的建國總理“李光耀”等等。我想這些關鍵詞也構成了大多數中國人對新加坡的印象。作為新加坡駐華大使,您還想和我們分享、介紹新加坡的哪些方面從而幫助我們加深對新加坡的了解?

    陳海泉:說到中國人對新加坡的了解,正如你剛剛說的,我想許多中國人都了解新加坡,甚至去過新加坡。人們對新加坡的總體印象就和你剛才描述的一樣。最普遍的印象就是你提到的新加坡的飛速發展。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干凈的城市,有許多著名景點,如濱海灣花園、濱海灣金沙、魚尾獅、星耀樟宜等等,不勝枚舉。不過我還想再深入一些,與我的中國朋友們分享一下,在你所說的這些關鍵詞背后,新加坡真正重要的東西,是我們多元文化、多族群、多宗教的社會。

    新加坡有四大族群,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歐亞人。毫無疑問,新加坡人口的四分之三是華人,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華人。因此,在新加坡,你看到的是一種融合的文化,不僅是不同族群的融合,也是不同文化的融合,不同宗教的融合。因此,在這個擁有 560 萬人口的土地上,我們實現了不同族群之間的和諧共處。我們的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時就下定決心,要建立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若想讓新加坡成為一個立于世界的團結國家,就需要讓所有人民和諧共處。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在學校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在新加坡人人平等,不論族群、語言、宗教,大家都是一樣的。這也是新加坡能一直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們的工作尚未完成,這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因為要時時提醒人們,要提醒每一代人,我們必須要相互尊重,必須要尊重我們之間的差異。我們必須接受不同族群、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的人,我們要包容新加坡多樣的傳統和文化。

    我希望將來某一天你會有機會去新加坡,如果你去了,就可以親眼看到新加坡作為一個城市國家,其各個族群是如何和諧共處的。

    說到多元種族、多元文化,新加坡社會自身的多元文化和族群構成也對新加坡的飲食產生了影響。我們的飲食類型多樣。在新加坡你可以找到中國菜、馬來菜、印度菜等。但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類型飲食之間的相互影響,新加坡的中國菜實際上與中國本土的中國菜大相徑庭。新加坡的祖先很多都來自中國南方。

    新加坡還有來自印度南部地區的印度人,我們還有來自馬來西亞甚至印度尼西亞和世界各地的跨境移民。但由于不同餐飲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一些菜肴經過再創造后逐漸演變成新加坡菜。

    大約在十三、十四世紀,中國開始與今天的東南亞地區進行貿易。當時,中國稱其為南洋。在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里,艦隊來到了馬六甲城和新加坡島。當時那些地方都還不是現在的名字。艦隊抵達后,就展開了貿易。他們和土著人通婚,當時整個南洋實際上是一個漁村,有很多馬來人住在那里。在華人和馬來人的混血后代中,女的叫娘惹,男的叫峇峇。

    所以這就是自十三、十四世紀以來娘惹族出現的原因。在后來的許多年中,又有很多的中國商人來到了南洋,他們和當地的女性結婚,這些女性大多都是馬來人,所生的后代便是娘惹。

    中國網:娘惹。

    陳海泉:對,娘惹。也正因如此,娘惹菜肴是馬來菜肴、華人菜肴及東南亞香料的有機結合,所以非常獨特。

    中國網:好的,非常感謝大使為我們介紹新加坡!

    陳海泉:謝謝!


    (本期人員:編導/主持:白璐;后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網站無障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干妞网免费视频|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欧美馆| 极品丝袜乱系列大全集目录|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妇女bbbb插插插视频| 69式啪啪动图|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 高清粉嫩无套内谢2020| 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亚洲一级片网站| 乱人伦中文字幕在线| 斗鱼客服电话24小时人工服务热线| 校草让我脱了内裤给全班看| 91全国探花精品正在播放| 国产美女做a免费视频软件| 女人182毛片a级毛片| 91制片厂(果冻传媒)原档破解|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免费线| 性xxxxhd高清| 亚洲视频456|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污视频在线| 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性美国xxxxx免费| 午夜性福利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337p欧美日本超大胆艺术裸| 国产在线19禁在线观看| 性欧美vr高清极品|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MD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日韩有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