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qa4a"><dl id="iqa4a"></dl></li>
  • 分享縮略圖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有何新意?為何以“千萬工程”為指引?
     

    時間:2024年2月8日

    嘉賓: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教授 鐘真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收看!2月3日,春節在即,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標題全稱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今年的一號文件和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和新意?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特邀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鐘真教授進行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鐘真教授做客中國網。(鄭亮 攝)

    中國網:鐘院長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鐘真:你好!

    中國網:我們注意到,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標題和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在標題中提到了“千萬工程”這一概念。在節目的開始請您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個工程,它有哪些主要的成功經驗呢?

    鐘真:這個“千萬工程”已經是大家非常熟知的鄉村發展的工具或者是工程。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個系統的工程。因為我也是浙江人,所以對于“千萬工程”這樣一個工程的實施,自己體驗也是蠻深的,每次回老家(看到的),都有不一樣的新鮮的變化。

    中國網:我們作為游客去浙江的鄉村,也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鐘真:對的對的。“千萬工程”,我愿意概括為三個階段:它始于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興于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的公共服務這樣的供給優化,但是成功于什么呢?成功于我們的城鄉融合和共同富裕。

    那么從一開始它的污水治理、上下水改造,還有垃圾的回收等等這些具體的有關人居環境的問題切入,慢慢地到水電路氣暖,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全方位改善,到后來慢慢地到教育、醫療、衛生、養老這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務的供給改善,慢慢地推進。再到后來又擴展到鄉村產業發展上去,我們的鄉村就業、創業,還有我們和城市之間的溝通連接也越來越多,慢慢地城鄉融合度就提高了。你也知道,浙江的城鄉融合度是全國最高的,到這個階段,它的共同富裕自然而然就有一個比較好的水平。現在這些年,尤其是今年以來,浙江在大規模地推未來鄉村建設。所以實際上“千萬工程”在浙江給我們創造或打造了一個未來20年或者30年全中國的鄉村需要去實現或者可能會實現的這樣一個愿景和樣板。

    中國網:為全國的鄉村建設打下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板,像您說的那樣。但是可以說中國農村它們的風土人情,包括基礎設施各方面都是千差萬別的,那么浙江所取得的經驗有哪些具有共性,可以供全國其他地區的鄉村來借鑒學習呢?

    鐘真:對,這個我們今年的一號文件里面有16個字,叫做“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這16個字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也是很多地方去學習浙江經驗的一個內在的精神內核,因為很多的具體做法其實不太好學,那么這16個字可以很好地去琢磨它,去挖掘它,但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我自己的理解,倒是更愿意用8個字來概括,就是說“軟硬兼施”,然后“形神兼備”。

    中國網:具體來說怎么理解呢?

    鐘真:什么叫“軟硬兼施”呢? “硬”的,就是我們說的水電路氣暖這些硬件基礎設施的建設;“軟”的就是剛才講到的養老、醫療、社保等等這樣一些公共服務的完善,一定是這兩方面來共同推進,這叫“軟硬兼施”。

    那么什么叫“形神兼備”呢?就是說不管是軟的還是硬的,都是看得見的,咱們老百姓就是可感可及的。但是它真正的神和真正內在的實質在哪里呢?我想,內在的實質還是我們鄉村的這種管理和治理。我們的二十大報告里面也講,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所以我想,浙江“千萬工程”的一個魂應該是鄉村的治理。因為鄉村如果說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還有各方面的生態環境和產業都起來以后,你就會發現,人也多了,項目也多了,事兒也多了,就是各方面的資源要素都匯聚到鄉村里頭,并且和城市里面有一個很好的互動,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很強大的管理團隊或者說治理團隊來支撐它。這個要是做不好,很多的事情都不可持續。真正的魂在這個治理。所以,我剛才愿意用8個字來概括,就是“軟硬兼施,神形兼備”。

    中國網:我們也注意到了,其實從2021年到2024年,一號文件標題的中心詞都是關于鄉村振興的,但今年和往年的不同就是在前面加了一個很長的狀語,就是剛才我們說的這個“千萬工程”,您怎么看待這種變化呢?

    鐘真:從今年一號文件的標題來看,確實和往年有一些變化。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第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全面”兩個字,從放在“推進鄉村振興”前面,就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變成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兩個字往后挪了一下,其實就有很重要的含義的變化。“全面推進”,過去我們提的時候,那重點是講我們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有力地把這個鄉村振興的工作做好,推進下去,全方位地去促進我們的鄉村在五大振興方面都能夠取得很好的這樣一個效果。

    但是今年是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那意思是,我們的目標是鄉村的全面振興,不是鄉村產業的振興或者某一個方面的振興。

    中國網:其實對鄉村振興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

    鐘真:對,這是一個更高的要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的一號文件可能更加突出目標導向,我們要實現全面的振興,當然它的前提就是我們要全面地推進。所以這兩者有一定的關聯度。這是第一個重要的變化。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鐘真教授做客中國網。(鄭亮 攝)

    第二個重要的變化,就是你剛才講到的,前面有很長的一串狀語。當然,這個狀語的核心是“千萬工程”。那這個“千萬工程”,很多學者和專家也講,那今年的一號文件是不是給出了我們鄉村振興的路徑或者手段,對吧?那確實是,浙江的很多做法,路徑、手段有很多,一號文件把這個寫到文件里頭去甚至寫在標題里面,實際上讓我們主動地去關聯到鄉村振興,應該抓住什么什么樣的工具,確實是一些工具和手段。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與其說浙江“千萬工程”的這些做法、措施是一些工具和方法,我倒更愿意把它比作——就是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鄉村振興的愿景或者說是一個樣板。因為現在各地都在推,你剛才說各地的生態系統、農業發展產業,包括風土人情都不一樣,每個地方的鄉村振興最后的呈現形式肯定也不是一樣的。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色,至少在浙江,我們已經做得比較成功了,大概是我們心目當中想要的那樣一個鄉村振興的狀態。所以,你看就放在這里,你們都自己去看,自己去學。至于說你們學不學得好,你們自己的地區能不能成功,取決于你們自己能不能因地制宜,你們能不能久久為功。這個是各地自己能力水平的一個體現,但是樣子就放在那里了。所以我想這更多的是一種示范引領。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國很多方面的成功都得益于我們這種示范、試驗這樣一種效應。所以我想,鄉村振興肯定也會從這個示范、引領當中再讓全國其他一些地方有個很好的借鑒。

    中國網:那您認為,各地在學習“千萬工程”的過程當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鐘真:首先是因地制宜的問題。因地制宜的前提就是你首先要捋或摸清自己的家底到底有哪些(東西)?我們的特色在哪里?我們量多的稟賦優勢在哪里?在資源要素稟賦優勢的基礎之上,我們再去看我們能做一些什么。這個是要摸清楚的,而不是一味地說:哎,你看,像浙江它的這個數字化做得好,那我們一定要上數字化。但是有些地方它未必能夠很快地數字化,鄉村和數字化對接,這是有難度的。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現在鄉村發展過程當中,紅線也越來越多,不管是生態紅線還是用地紅線,紅線越來越多,很多的生態敏感區或者重點保護的這些地區,整個村子或者整個區域都在紅線內,你就沒有辦法發展。這個時候一些基層干部就說,那我們都在紅線內我們就不要發展了,我們最希望政府讓我們搬遷,我們搬出紅線。但是這其實是一種懈怠的心態。

    其實我們可以根據生態修復、生態建設,就是我們為了這個生態去多做工作,然后通過一些方式和途徑把總書記講到的青山綠水轉換為我們的金山銀山,通過這樣的模式和機制來把這個紅線內的約束或者缺陷轉換為它的優勢,這都是可以去做的。所以說還是需要大家以敢試、敢闖、敢為先的一種心態去做這個工作。

    還有一個新的變化就是“有力有效”也寫進了文件標題里面去。“有力有效”其實是兩個方面。“有力”是指我們在推進鄉村振興相關工作的時候要有力度,投入的資源要多,動員的力量要強。那么“有效”,它主要是強調這些資源力量投下去以后,它的效果要能夠呈現出來。所以說,“有力”和“有效”結合起來,就是我們把投入的過程、投入的資源和所取得的效果統籌起來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比較重視怎么有力,怎么把資源調動起來,把鄉村振興的工作做好。但是今年我們從這個文件的標題里看出來,提到“有效”,那就是我們應該在條件和資源有約束的情況下,尤其是財政資金越來越吃緊的情況下,我們要用有限的資源獲得鄉村振興更大的這樣一個戰果。所以我們把“有效”強調出來了,我覺得“有力有效”放在文件里也凸顯了今年的一號文件有很多的措施也是比較實的。

    中國網:我們記得,2023年的一號文件是用了33條具體舉措來部署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路徑,但今年的一號文件是把工作重點濃縮為六大方面,您怎么看待這種變化呢?

    鐘真:去年是33條。今年我看了應該是有28條,少了5條,但是涉及的方面倒是都沒有減少,有的還是進一步深化了。但是今年的特點就是說,這28條是歸納為“兩個確保”“三個提升”,還有“兩個強化”。如果大家愿意的話,我再重復一下,“兩個確保”是確保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兩個我想是底線,一個是吃飯問題,一個是我們返貧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底線。我們整個收入分布里面那個“底”一定是要兜住的,所以一個飯碗問題,一個是底線兜底的問題。

    “三個提升”,一個是鄉村產業發展的水平,還有一個是鄉村建設的水平,還有一個鄉村治理的水平。這三個方面,過去在歷年的一號文件里都有大量的部署,今年相當于把它們組合成一套“組合拳”,就是三個篇章連續地放到一號文件里面去。我想肯定從中央和國家這個層面來看,這三個事情是我們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系統,所以應該是“三位一體”地來看待這三個方面的事情。這里頭的內容和需要做的工作就多了,或者說大多數鄉村振興的工作可能都在這三個水平的提升里面。

    中國網:這“三個提升”的重要性為什么如此之重?它們三者之間有怎樣一個關聯?

    鐘真:因為我們過去講五大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還有我們的文化振興,其實概括起來就是這三個水平的提升。

    首先就是鄉村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相當于我們鄉土特色的產業,還有我們的糧棉油糖,還有我們的瓜菜果肉蛋奶各方面食物的供應,還有加工、流通、營銷等等這一系列的產業,能夠為我們的農村居民提供大量的就業和創業的崗位。所以,它是決定經濟基礎的一個方面,有了這個經濟基礎,后面鄉村建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就有了底氣和支撐。

    那么鄉村建設就是第二個方面,鄉村建設就像我剛才所說的軟硬都有,現在我們講鄉村建設,不僅僅是指過去那種刷刷墻,修修路那種。現在的鄉村建設內容就相對比較寬泛了,除了基礎設施——水電路氣暖,還有信息化網絡,包括物流體系等等。這一系列的硬件基礎設施上去之后,更重要的是,我們鄉村的文化、教育、醫療、養老,尤其是養老,特別是與“老”和“幼”相關的這樣公共服務,現在也是我們鄉村建設里面特別重要的方面。還有就是我們農村的生態環境相關的這一系列的這樣一個工作吧,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們鄉村建設里面要做的工作。這些鄉村建設的工作才是一號文件里面講的老百姓可感可及最多的一個領域。

    第三個就是治理,就是我剛才講的治理是魂,治理是它內在的一個動力,而且是一個穩定的抓手。我想治理要好了,這個地區它哪怕資源再貧乏,它的區位再差,它總會有一個跨越式發展的機會。特別是我們去看浙江、江蘇、廣東這些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你去看,這些發展得好的村莊,我們不要光去羨慕它的產業發展得怎么怎么好,它的景觀、綠化做得多么多么好,關鍵在于它的村莊里面的集體,村鎮的這樣一些管理和治理的一些模式,它到底有多優秀。這個肯定是匹配在一起,逃不掉的。

    中國網:剛才你也提到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今年也提到了糧食安全問題,有哪些新的舉措呢?包括我們的糧食安全在當下又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鐘真:糧食是年年提的,今年依然在一號文件里是首提的一個方面,而且今年保障糧食安全第一個大的部分里面,我想涉及、部署了有七個方面的內容,應該說是今年一號文件里面部署的內容措施最多的一個方面,所以可想而知,糧食在我們國家的戰略當中是,依然是非常重要、毫不動搖的。

    那么今年在糧食方面有一些新的提法或新的一些舉措,傳統的舉措或者去年甚至歷年都提到的,當然也依然在繼續地推進。比較新的,我們講到要把農資的價格上漲和我們糧食的補貼掛起鉤來,建立動態的補貼機制。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年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漲得比較快,而且好像是沒有下跌過。但是我們的糧食價格不一樣,糧食價格總體上是保持穩定的狀態,略有上漲,但總體是保持穩定的狀態。尤其我們三大主糧很多年都是國家保護價收購的。前兩年,尤其像玉米,是已經放開市場化價格的機制了,所以它的價格一下子就跌下來了,尤其是在前兩年。跌下來以后,那老百姓的收益,尤其是種玉米的糧農會有收入下降的這樣一個壓力。但是農業生產資料可沒有下降,農業生產資料依然在穩定地上漲。所以很多年來,我們的糧食價格,甚至大多數農產品價格漲價的速度都沒有追過農業生產資料上漲的速度。所以,我們農民的收入尤其是種糧農民的收入,從事種植業的農民,那肯定他的收益會受到影響。所以,今年我們的補貼要和這個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去掛鉤,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新的舉措。

    還有一個新的舉措,就是說宏觀上它要讓糧食的產銷區有一個橫向的利益補償機制。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宏觀調控的策略,就是說我們很多的農業大省,特別是糧食大省,像河南、黑龍江這些大省,它長期就是為我們國家提供最基本的糧食保障。東北是水稻,華北是小麥,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糧食。這一些糧食主產區,尤其是糧食大省,它常年就是雷打不動地為我們國家提供這樣一個糧食安全保障,那憑什么?憑什么它們就是種糧食的,而其它的省份就可以去發展經濟,你去搞開發區,去搞工業開發區,為什么?

    這其實是一種區域上的不公平。當然,好在我們是黨領導下,需要有一個總體的部署和安排。所以,多少年來,這一些農業大省和糧食大省,它們實際上是為我們國家做出貢獻甚至是犧牲的。這就需要讓經濟發達,尤其工業和城市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和地區來反哺這樣一些糧食大省或糧食主產區。這也是按照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通過區域調節和補償,來做到的這樣一個事情。我想這也是我們中國特色的一個重大的糧食政策。

    還有比較新的一個提法是“大農業觀”。我記得去年在這里接受采訪的時候,我講去年的一號文件重點提出了“大食物觀”,今年在“大食物觀”的基礎之上又提出了“大農業觀”,你想“大食物觀”和“大農業觀”哪個大?那肯定是“大農業觀”大。

    中國網:“大農業觀”范圍更大一些。

    鐘真:對,為什么會這樣提呢?我想一方面確實我們的食物供給體系更加多元化,這是去年一號文件已經開始提了的,所以我們各地都在進軍山水林田湖草沙各個方面,全方位地去拓展我們的食物來源。但是你想我們的食物來源是多樣化的,立體化的,但是我們支撐這個食物來源,包括這些多樣化食物的生產、多樣化食物的供給、多樣化食物的流通,以及多樣化食物的營銷,以及我們多樣化食物的產業政策,都需要更大的更系統的農業觀來支撐它。所以,今年的一號文件里面也提到,我們要把農業建成現代化的“大農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當然了,這個“大農業觀”也不是今年的一號文件首提的,總書記在很早——90年代就提過“大農業”這樣的提法,后來(2015年以后)這個提法也慢慢地進入到中央的中國話語體系當中,這兩年慢慢地就越來越重視,特別是今年專門說我們要建立一個“大農業觀”和“大食物觀”,這兩個觀都寫進中央一號文件去了。

    我想今后我們的農業發展,我們的農業強國建設可能不再僅僅聚焦于土地,不再僅僅聚焦于我們傳統的種植養殖,應該是一體化的,甚至是向二產、三產去邁進的這樣一個現代化大農業的觀念。所以我想,今后的農業強國一定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也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是和其他一些強國建設高度融合的一個方面。

    中國網:我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其實一個很大的愿景就是能夠讓農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我們也注意到,文件中也提到了,要強化農民增收舉措,也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意見。那么您認為,讓農民口袋里面有錢,一個最重要的切入點是什么呢?

    鐘真: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我們老百姓的收入由四個方面構成:一個是經營性收入,一個是工資性收入,還有一個是轉移性收入,還有一個是財產性收入。那你想,對于農民來講,這四個方面的收入里頭,現在工資性收入已經排在了農民收入里頭的第一大收入,它是超過了經營性收入的。但是你想,工資性收入說白了就是打工的收入、上班的收入。那上班的收入或者打工的收入,它主要依托的是農民什么樣的資源?那就是他的勞動力,是通過勞動力換取他的勞動報酬。那就和我們其他的,比如城鎮里面的人員是一樣的,就是和我們廠里的職工是一樣的,就是勞動力獲得的收入。他的創造力呢?他的能力呢?他的企業家才能呢?有沒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一個經濟回報呢?所以,在這個方面,我想工資性的收入是保障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是我想接下來更重要的,或者說你剛才說的那個切入點,農民增收舉措里面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應該還是回歸到農民的經營性收入當中去。

    經營性又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業的經營性收入,還有一個是非農業的經營性收入。我們來看農業的經營性收入,我們過去講農民們主要是搞農業的,農業經營性收入對于大多數農民來講,確實也是他們一個重要的收入,要不然是他們種植、養殖,搞傳統的這樣一些經營。這些經營,他們信手拈來,也很熟悉。而現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農民老了,他干不動了。你讓他去種田,去養殖,尤其大田的生產,他干不動了,也干不了,也干不好,想干也有心無力。那這個時候我們怎么讓他們在農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當中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獲益呢?這需要我們去開展一些社會化的分工,我們講社會化的一些服務,讓那些專業的人來干專業的事。比如我們講要發展農業的社會化服務,比如說耕種收的機械化作業的服務,你農民不是種不了了嗎?我機械作業隊來給你服務啊。

    中國網:交給專業的人。

    鐘真:對,我的這個服務公司,我的農機合作社來給你服務,收錢嘛,你自己干可能很辛苦,也不見得能干好,我現在給你又快又好地做完,你就支付一點費用就行了。那這樣的話,農民也獲益了,那些作業的這樣一個主體也獲益了。一定程度上,這些作業的主體和種糧的農民或者種糧的這些大戶,他們本身都是農民,他們都有一個很好的收入。對于那個提供服務的那些主體來講,他們是就業或者是創業,他們買了機器給人家作業,大家都得益。

    所以在這個方面,農業的經營我們要多樣化,我們要社會化的一個分工,然后開展一些服務。我想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方向或者說是一個切入點。

    那么在非農的經營方面,農民進入到非農行業的渠道就更多了,除了遠距離的打工之外,本地隨著鄉村振興越來越深入地推進,就業的崗位也越來越多,包括我剛才說的,開展服務以后,合作社也好,鄉村加工企業也好,還有我們的大戶,他會雇一些相關的農業作業的人員,這也是在地化的就業。

    另外一個就是創業,現在鄉村的“雙創”也是如火如荼,特別是電商的直播、農產品的直播帶貨等等,這些相關的工作也是有就業和創業的空間的,包括給人家清洗、打包、搬運,還有運輸等等這些方面,都是有很多的就業方向的。

    當然,你要是直接去經營這些,你自己這個買賣是農民自己搞起來的,那就是創業了。所以我想這個創業慢慢會向二產、三產(增加),越來越多。所以,農業的經營性收入和非農的經營性收入如果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提升,那么我想農民的經營性收入肯定會慢慢地上來。這個是活水,經營性收入是活水。

    中國網:這其實是未來的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增長點的所在?

    鐘真:對,它未來的空間所在,我倒是覺得可能還是應該回歸到經營性收入上來。

    中國網:很多網友都注意到,今年的一號文件沒有單獨提城鎮化建設,那么您怎么看這種變化呢?

    鐘真:實際上不是不提城鎮化了,而是在一個更高層面上來提城鎮化,就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講的鄉村振興一定程度也包括了城鎮的發展和振興。因為你想,在縣域里面,甚至是全國層面上來看,除了城市和城鎮這樣一些建成區之外,我們大多數的國土面積都是鄉村,在縣域里頭更是這樣。所以,中央講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縣域,就是在縣里面,你想最多就是一個縣城,大概若干個中心城鎮或者說一些小城鎮,這些加起來也沒有多少地盤,對吧?

    中國網:對,應該是比較少的。

    鐘真:更廣大的地方還是鄉村,所以鄉村振興的主戰場肯定也是我們城鄉融合的一個主戰場,縣域是城鄉融合的主戰場。今年的一號文件里面非常有意思,我們在推進城鄉融合的這個過程當中,今年強調的是縣城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

    中國網:為什么強調這一點?

    鐘真:主戰場在縣域,對于這個縣域各方面的鄉村建設部署了很多的工作,但最后大家就會發現,縣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它有一個司令部或有一個中轉站或者叫樞紐,就在縣城;還有很多的重要節點在中心城鎮或者發展得好的中心村,當然主要是在城鎮和縣城。這是重要的節點,因為它的集聚性比較強。比如我們的自來水供水網絡,縣城肯定是自來水公司所在地;它的污水處理廠、加工廠肯定都在縣城。當然,變電站可能是在城郊,但是也是和縣城(距離)不會太遠的一個地方。其他的比如說交通樞紐、醫療、衛生,包括我們現在的學校,就是教育,基本上都在向城區或者鎮區集中。那你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它的核心樞紐就在這些縣城或者說是城鎮當中。所以,它們是一個重要的輻射圓,要把縣城的承載能力做起來,把治理能力給做起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鐘真教授接受《中國訪談》主持人專訪。(鄭亮 攝)

    中國網:這是核心所在?

    鐘真:對,這是核心所在。尤其是縣城,有兩個優勢,第一個優勢是,我剛才講的,它是一個行政中心,它是一個輻射的中心,它可以有很多的治理和管理的經驗。而我們的農村里頭,過去沒有那么多需要像城市里面那樣去管理、治理的事情,但慢慢會越來越多。因為我們很多鄉村的居住越來越城市化,也是有一個社區化的趨勢在里頭的。你去浙江、江蘇這些先進地區的農村去看,農民也都是社區化的管理,社區都有物業、保潔,甚至是家政,都有的。所以說,農民也想要生活便利,生活現代化。這個時候,我們的生活方式慢慢地會和城市接軌,那這樣的話,社會的管理和治理也需要城里的那套治理方式和治理經驗來運用到農村里頭來,所以縣城有這樣一個經驗輸出的功能。

    另外一個重要的優勢就在于,城市里面有很多的人,有很多的人才,特別是有助于這個社會管理和鄉村治理的人才。盡管他們可能主要的工作或者生活地在城鎮或者在縣城,但是這些人可能老家就在周邊農村里頭,當然也有可能是外來的。這些人才是完完全全可以充實到鄉村一線各個領域、各個治理界面上去的這樣一些可用的人才,包括一些退休的干部、退休的老師,甚至是年輕一點的有企業家才能、管理才能的年輕人,也都是可以充實到我們鄉村治理當中去的。你想有了人,那我們的鄉村治理就可以搞得更好。所以,很多地方現在也在不斷地吸納這些在縣城的這樣一些人才加入到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隊伍當中去,這就是常常被稱為“鄉賢”的人。

    中國網:那一號文件除了剛才我們談到的這些,您認為還有哪些亮點?

    鐘真:亮點還是蠻多的,大的亮點有很多,小的亮點也有不少。我倒是更愿意說一說這些相對比較小一些的亮點,比如說我們農業生產當中,尤其保障糧食安全里面,我們要“挖掘糧食機收減損潛力”。這是什么意思呢?現在農民尤其是在糧食生產過程當中,都大量地購買農機作業的服務,或者他自己買了機器自己去作業。只要是能機械化,能替代人工的,我想我們國家的農業生產當中基本上都已經機械化了,因為我們的機械化率已經在70%以上了,尤其種植業里頭,70%以上的勞動可以由機器來替代了。所以,大量的機械在田間地頭作業,尤其是在大田的糧食生產過程當中。

    但問題是,機器作業,它撒在地上,浪費在地上,浪費在烘干過程當中、儲運過程當中的糧食會比較多。所以,今年專門在一號文件里面提出來,要深挖機械化糧食生產過程當中的糧食減損的這樣一個潛力,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增加糧食保障的一個提法吧。

    還有就是在鄉村建設方面,提到在農村要部署和推進新能源充電換電這樣的設施設備的系統。

    中國網:這也是非常細節化的一個舉措。

    鐘真:對,你看現在馬上春節了,大家都要返鄉,平時如果我們去郊區旅游,去農村觀光,尤其馬上春天來的時候,我們去踏青什么的,所以農村里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也是越來越火爆的。但是一到村里面,開著新能源車去的,回不來了,沒地方充電。這個就很麻煩。這確實是老百姓可感可及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我想接下來,如果在農村里頭能夠有比較合理的新能源充電、換電設施的設置,我想農村里的新能源汽車也會越來越多,也是環保嘛,我們鄉村的環境肯定會更好。

    這是在鄉村建設方面的一些亮點。那么在前面我們講到的產業發展過程當中還有一個比較新的亮點,我自己認為,就是冷鏈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冷鏈的建設,我們農業發展里頭尤其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當中一個明顯的短板。因為我們國家地域比較大,現在食物的供給,很多的產品都是一個逆天的狀態。什么叫“逆天”的狀態呢?就是我們的糧食是“北糧南運”,我們的牛奶是“北奶南運”。運的是常溫奶,超高溫的滅菌奶。

    這就跟我們長期以來的冷鏈設施是有關系的。很長一個時期,我們的冷鏈設施設備以及冷鏈物流的建設是很滯后的。冷鏈設施的滯后導致我們很多的生鮮農產品——你沒辦法,就走不出遠門,要不然就像常溫奶一樣,你就超高溫滅菌了,反正你就真空包裝了。就是我們冷鏈設施的建設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國民的食物消費品位的上限。因為生鮮食品,包括我們在抖音、京東上買的生鮮食品,比如海里面的海產品,剛上來就給你冷凍,第二天就到你餐桌上了。還有現在的車厘子、草莓等等,這些生鮮農產品的運輸能夠讓城市里面的消費者能夠盡快地享用到高品質的生鮮農產品,重要的一個支撐就是冷鏈設備。

    中央一號文件都已經提出來了,我想接下來政府會有很多引導和鼓勵的措施。要區分或者識別好公益性的和經營性的冷鏈設施的需要,這樣的話政府在引導、支持的過程當中才能用更少的財政資金來撬動更大的冷鏈設施建設。所以,冷鏈也是今年比較好的一個新的亮點吧。

    中國網:您剛才也介紹到了,一號文件其實有很多細節性的非常具體的舉措,可以說這些舉措從實際出發,真正地做到了惠民生暖民心,也讓農民在未來的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鐘真:是的。我想通過今年一號文件這樣一些系統性的部署,特別是大量讓老百姓可感可及的這樣一些具體的措施,我想我們的鄉村肯定能夠在未來實現和諧美麗的這樣一個狀態,然后真正實現我們講的“和美鄉村”。

    中國網:好,謝謝鐘院長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讀。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劉凱;后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劉凱;后期:劉凱;攝影:鄭亮;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