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與20年
2008年11月的一天,胡堅在北京一家飯店與戰友聚會。
酒過三巡,興致正高。戰友們共同回憶著部隊結下的戰斗情誼,各自聊著這些年不同的人生境遇。這時,酒店老總走了進來,一一給嘉賓敬酒。當來到胡堅面前時,大叫一聲:“胡教員,您還認識我嗎?”
“哎呀,不好意思,我還真想不起來了,你是……”胡堅愣了半天沒想起來他是誰。
“我是武晉平啊,79年我在濟南陸軍學院培訓時,您教了我們20天的戰術課。”
師恩高于天,久別喜相逢。師生兩人你敬我,我敬你,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武晉平是當年胡堅在濟南陸軍學院時教的第一批大學生學員。令胡堅沒有想到的是,當年只教了他20天的戰術課,20年后還能一眼認出來,這讓他很感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5年來,最讓胡堅看重也最讓他欣慰的是,在講臺上的付出能夠得到了學員的認可,以至每每到部隊時,畢業學員都還能記得他。
“正是廣大學員給予的這份尊重與感動,激勵著我與所有熱愛軍事教育事業的教員們一樣,在講臺上激情無限地努力耕耘。”也許學員的這份尊重、這份情誼,就是胡堅所最為看重和追求的。
(孫冬 撰寫 許謙 編輯)
“堅果”的追隨
“孫冬,你導師胡教授講課太有激情了,我太崇拜了。他這周還有課嗎?”
“孫冬,你導師從部隊回來沒有?帶回什么部隊最新的東西嗎?”
“孫冬,你導師最近忙不忙,在不在辦公室?能不能找請教一下?”
……
胡堅帶的博士研究生孫冬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他知道導師在教職員工和學員中已經有了眾多粉絲,他們都親切地稱自己為“堅果”,他也是其中一員。“堅果”們雖沒有地方追星族那種瘋狂,卻也充滿著對胡堅高山仰止般的敬佩。
趙巳陽,是2012級軍事思想專業博士研究生,剛入學聽完胡教授的一堂講座,就被他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踐支撐,課堂上的飽滿激情、強大掌控力和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隨后一年的時間里,她不停地向同學孫冬打聽胡堅的講課動態,邁出了“追課”的步伐。只要胡教授上課,總能看到她認真聽講的身影,有的課跟著不同的教學班次聽了不下3遍,回來后仍跟孫冬說:“你導師上課,那才叫境界!聽他講課,那叫一個享受!能聽到胡教授的課,是我的幸福!”
軍隊政工系教員屈莉,剛調入學院時就聽說了胡堅的名聲。聽了幾次講座和報告后,她感覺從胡堅的課里不僅汲取到了知識,更感受到了胡堅的人格魅力、生活智慧和對美的追求,對自己啟發頗多。有一天,她為組織“中外軍官共話軍人戰斗精神”專程來到胡教授的辦公室,因為胡堅是“中外軍官共話”系列訪談課題的第一人。
“咱們隨便聊聊!”胡堅親切的話語一下子讓氣氛輕松了下來。他找出自己組織“中外軍官共話軍人核心價值觀”的相關資料給屈莉,并交流起訪談的經驗和體會。
時間不知不覺地在漫談中過去了。屈莉被胡教授展現出來的親和、包容、睿智所感染,感到茅塞頓開,自己的內心深處也在這次漫談中,好像有許多門窗被打開了。之后,屈莉一遇到問題就找胡教授探討交流。
“胡教授就像人生導師一樣,熱心地關心和幫助著我們這些年輕教員。我們這些‘堅果’的成長進步,傾注著他的心血!”屈莉心懷感激地說。
(姜夢堯 撰寫 許謙 編輯)
“眾人迷”胡老師
“胡堅跟誰都能合得來。”某新型機械化師的理論研究組里,無論大小,不分男女,全體成員都是胡堅的“粉絲”,就證明了這一點。
小組組長尹應龍喜歡稱胡堅為“胡老爺子”。每每提及胡堅,崇拜景仰之情溢于言表;小組骨干唐克欣常常用“純凈”和“溫暖”,形容他心目中的“胡老師”;組里唯一一位女同志宗萌是學情報偵察專業的,覺得自己跟胡教授是“忘年交”,“我和胡老師相差30歲,但是我們之間完全沒有代溝,他有一顆陽光年輕的心。”
走進部隊,不同層級、性格迥異的人,都能跟胡堅打成一片。某師師長,含蓄內斂、性格沉穩,他說胡堅是自己多年的好朋友。某師參謀長,豪爽粗獷、直來直去,胡堅跟他也能處得來。一次,胡教授參觀某部師史館,看到解說員有點緊張,他就跟解說員開了兩句玩笑,現場的陌生感和緊張感瞬間消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八方友。不管什么樣的人,有什么特點,胡堅都能主動尋找與他的共性,尊重包容他的個性。這就是“眾人迷”胡老師。
(屈莉 撰寫 路江山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