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注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活動標題
活動描述
文字內容:
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據介紹,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我國的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居高不下,全國近1/5的人口被確診為慢性病患者,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的慢性病直接醫療費用將超過5000億美元,到時候中國每5個人中間就有一個是慢性病的病人。科學合理改善飲食與營養結構已是刻不容緩。到底什么樣的營養和膳食結構才是合理健康的,營養和慢性病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呢?《中國訪談》特別邀請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馬冠生為您解答。
2014-11-24 10:10:07
馬所長您好!感謝您作客《中國訪談》。
2014-11-24 10:10:46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非常高興來《中國訪談》,與大家討論一下營養與健康,以及營養與慢病之間的關系。
2014-11-24 10:10:55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人群營養狀況目前面臨著“營養缺乏”和“營養過剩”雙重危險。一方面是由于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導致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病正在飛速上漲;另一方面我國居民營養不足或者缺乏的問題也是依舊存在,在節目的開始,想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目前我國居民營養現狀是怎樣的?存在哪些問題?又有哪些營養問題導致的慢性病呢?
2014-11-24 10:11:15
正像您說的,確實我國居民現在在營養和健康方面面臨著雙重挑戰,一方面是營養不足的問題,以及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問題還遠遠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另一方面,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是在不斷地增長。有些指標可以反映這些問題,最簡單的一些指標,可以從身高、體重、腰圍等等指標來反映。整體來說,我國居民營養狀況是在不斷得到改善,現在的孩子最明顯的就是身高、體重在不斷地增加。當然,我們的腰圍也是在不斷增加。從營養不良率來看,人群當中營養不良率也是不斷降低的,城市的營養不良率更低,農村的營養不良率也是不斷降低的,是這樣的整體趨勢。
但營養不良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它的營養不良分布還是在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的農村地區它還是占有一定的比例。像一些貧困的地區5歲以下的兒童至少有10%的孩子還屬于營養不良的。當然,城市地區這不是個主要的問題,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還存在微量營養素不足的問題,像鈣的攝入量、鐵的營養狀況,盡管在近十年有非常明顯的改善,但在一定的人群當中,包括在婦女以及中老年當中貧血率還是占了一定的比例,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營養不足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2014-11-24 10:11:25
另一方面是和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問題不斷攀升,像超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是不斷增加的趨勢。因此,我們是面臨著營養不足和慢性營養病的雙重挑戰。
2014-11-24 10:11:36
由營養問題所導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都有哪些呢?
2014-11-24 10:11:44
它主要是直接和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超重肥胖、血脂異常,某些癌癥的發生它的發展實際也和膳食營養因素密切相關的,主要是這些慢性病和營養有關。實際上一個人的發病和我們的營養狀況是密切相關的,因為營養和我們的免疫力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你營養狀況良好,那你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就強,實際它不僅僅是和慢性病有關,營養基礎好了對我們整個人體抗病能力都會有所增強。
2014-11-24 10:11:55
我們知道,油鹽攝入過量,就容易誘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這些所謂的“富貴病”已經在侵襲越來越多的人。請您給大家詳細地解釋一下,營養到底和這些慢性病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2014-11-24 10:12:03
實際營養是我們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營養不可能有生命的孕育以及生命逐漸從幼兒發展成成年人。它和健康是密切相關的,在整個生命過程都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從生命的孕育一直到一個人的死亡,在整個生命的過程實際在每個階段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們現在強調生命的頭1000天是至關重要的,從生命孕育一開始到出生后兩歲,這差不多有1000天的時間,這個期間的營養至關重要。有研究發現,在生命孕育的過程中,出現了營養問題就會增加他成年以后慢性病的危險。
另外還做了一些分析,荷蘭有一項研究,當年荷蘭發生過一次大的饑荒,他就分析在發生大饑荒時出生的人到成年以后慢性病發生是明顯高于其他年代的。我們也分析了在我國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當時我們也有一個大的饑荒,在這個時候出生的人群發現到成年人以后,同樣和他出生晚的人群相比較,在大饑荒出生的人群慢性病風險也是大的。因此,我們說營養實際是貫穿整個生命過程。當然,我們強調生命頭1000天的營養至關重要。
營養不足會引起成年以后他得慢性病的風險。現在另外一種傾向,認為在懷孕期間營養越多越好,因此導致“巨大兒”出現,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的報道,八斤、十斤新生兒出生體重,這實際也是不合適的,也是不科學的。因為孕期的營養還是講究科學、合理、適量這樣最基本的原則及如果出生體重過重就意味著他一出生就處于超重、肥胖的情況,那么小的時候超重肥胖,往往會持續到成年,同樣也會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和患其他慢性病的風險。
因此,我們關注營養實際是要關注整個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營養。當然,每一個階段對營養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但營養的基本原則都是一樣的,就是充足、合理、適量這樣最基本的原則。
2014-11-24 10:12:17
所以營養的影響過程是持續的,貫穿生命的整個階段。
2014-11-24 10:12:31
沒錯。
2014-11-24 10:12:41
說到營養,民以食為天,營養和食物也是密不可分的,在美食誘惑下,加上缺乏食物營養知識,可能很多人都存在吃得不科學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我國慢性病的高發。從慢性病預防的角度來看,我國國民目前的營養膳食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呢?
2014-11-24 10:12:50
從我們歷次的營養調查來看,我們國家50年代的1959年就開始了第一次的營養調查,接下來是在1982年、1992年、2002年以及最近我們都差不多是十年來做一次全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調查。通過這些調查就可以了解到我國居民膳食方式、膳食營養、食物消費等變化。從這些調查發現,近20、30年,城鄉居民谷類食物吃得越來越少了,就是主食吃得越來越少了,動物性食物就是雞鴨魚肉這些吃的是越來越多了。我們吃的鹽還是比較高的,近20年我們油的消費量也是比較高的。
這種食物消費模式的變化,那就直接導致了我們膳食營養素攝入的變化,它的營養物來自動物性的脂肪,就是它的飽和脂肪越來越多,在2002年上一次調查,城市居民已經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0%的比率。這樣的膳食結構的變化,會增加我們居民患慢性病的風險,因此,盡管膳食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但是膳食營養攝入模式的變化是導致我國居民慢性病發病和死亡不斷增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2014-11-24 10:13:01
所以這兩者還是有非常密切關系的。剛才您也提到一些數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是6克,大概也就是一個啤酒瓶蓋容量的大小。而中國營養學學會推薦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標準是25克,相對于我們目前正常每個人每天鹽、油的攝入量而講,可以說也都是非常低的標準。除了油鹽這些攝入的標準之外,從慢性病預防的角度來講,還有沒有其他的認識的誤區和盲區呢?
2014-11-24 10:13:11
剛才你提到的油和鹽的問題也是我們一直非常關注的問題,實際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食鹽攝入量比6克還要低,現在是5克,甚至建議還要低。中國居民營養學會推薦是6克,我國居民平均攝入的在10多克,近十年有所減少,根據我們的分析,80%的城鄉居民的鹽的攝入量超過6克的標準;農村居民吃的鹽要更多一些。為什么我們關注鹽呢?因為鹽的攝入量增加就會增加我們患高血壓的風險,因此,我們要注意控制鹽的攝入。
另一方面是油的問題,剛才你提到了我們《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來是25—30克,也就是半兩油,目前我們油的消費差不多是40克左右,超標接近1倍。近十年,油的消費量并沒有減少,因此,它也是導致我們能量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無論對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是導致我們慢性病增加的原因。
除了油和鹽攝入增加之外,動物性脂肪攝入量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現在我們吃的動物性食物在近20、30年明顯得增加,吃谷類食物減少了。因此,來自于動物性脂肪提供能量的比例是在不斷增加的,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是不斷增加的。這種高脂肪提供的能量是導致慢性病增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當然,它和我們的一些飲食行為是有關的,比如現在我們在外就餐的機會越來越多,80年代在外就餐的比例是非常少的。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交往的增加,食品企業的發展,導致很多人是在外就餐,在外就餐也是導致我們脂肪攝入過多的原因。因為在外就餐烹調的過程一是油容易超標,二是鹽容易超標,因此,在外就餐也存在這個問題,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要問題。
我們吃的加工食物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多,現在很多年輕人并不想做飯,一是在外就餐,二是吃加工的食品,它非常方便,非常簡單。當然,加工食品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它的脂肪含量、鹽含量在加工食品當中也是超標的,如果不進行很好的搭配就容易導致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過多。所以,在外就餐的問題,加工食品的問題等等,這也是影響我們健康膳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2014-11-24 10:13:21
剛才您提到這幾大原因,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他們正在做并沒有意識到這些正在影響他們的健康,導致向慢性病走得更近了。有調查也顯示,中國國民的健康知曉率只有6.48%,可以說是非常低了。公眾營養健康知識的缺乏也是導致近年來我國國民慢性病發病率上升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您認為國內的營養教育還存在哪些問題,公眾如何提升自己的健康素養呢?
2014-11-24 10:13:34
在原來解放初期全國掀起了一個掃盲運動,當時就說我們要去識字,叫有文化。目前的趨勢是,全國居民的營養盲要遠遠高于文盲,因為大家對于健康和營養知識還是非常非常缺乏的,隨著科學營養科普工作的推廣,人們的營養健康素養也是不斷地增加,但處于很低的水平。舉個例子說明,高血壓是個影響國民營養健康非常重要的問題,但是在整個屬于高血壓人群當中,也就是一半左右的人意識到自己是高血壓,這一半人當中只有1/3的人才去采取措施去控制血壓,好比通過控制食鹽的攝入或運動控制血壓,有的是服藥控制血壓。還有一半的人或更多的人不知道自己處于高血壓,如果知道自己是高血壓的話,通過膳食、運動、服藥就能很好地把血壓控制好。但我們真正能控制血壓的也就10%左右的人。因此,由于營養知識、健康知識的缺乏,他不了解自己屬不屬于高血壓,自己屬于高血壓了怎么去控制。這些非常簡單的知識他如果了解了,能運用到生活當中就能很好地控制血壓。因此,我們談到營養健康素養的問題,它實際也是個系統工程。
從現在學校教育來看,我們有德育、智育、體育、藝術,我們叫德智體美幾方面的教育,但我們恰恰忽視或根本就沒有認識到食育的重要性,就是怎么開展飲食文化,飲食行為的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飲食教育不僅僅從小培養他對食物重要性的認識,它還包含著綜合的工程,包括健康的知識,感恩的,對環境保護,團結合作等等綜合性的培養。因此,食育的問題我們應該重視,特別是在學校當中應該啟動食育這門課,來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健康行為和健康生活方式,這樣對他的一生才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2014-11-24 10:13:45
我們也期待食育能夠盡早地被重視起來,這樣也能很好地緩解我國慢性病高發的現狀。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0年中國慢病監測結果顯示,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高達30%和12%,高血壓患病人數已經超過2億人,這是個非常高的數據,糖尿病患者更是達到了9700萬人。最新的數據,在12月份即將公布。針對2010年的慢病數據結果來看,您認為這個數據體現了哪些問題呢?針對這些數據我們有哪些需要警示的地方?
2014-11-24 10:13:56
確實,根據我們全國調查的這些數據就會發現,我國居民慢性病的發病和死亡是不斷增加的,包括超重肥胖率是不斷增加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發病也是不斷增加的,這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這些慢性病的發病和死亡還會不斷增加。從社會經濟發展來說,這些慢性病的問題不僅僅是個健康的問題,實際涉及到民族素質的問題,也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如果你不重視健康,不重視營養,由于這些慢性病導致的經濟負擔往往會拖垮一個國家或地區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美國超重和肥胖率也是在不斷攀升的,根據他們的數據,應該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群是屬于超重肥胖的,有人說在美國如果不采取一些干預措施的話,肥胖將成為壓垮美國經濟最后一根稻草,那就是從這樣的預測說明,如果你對超重肥胖不采取一些干預措施,那么它對經濟的負擔就會逐漸地增加,甚至會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
2014-11-24 10:14:05
因為肥胖本身它就是一種疾病,但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往往認為胖是一種福氣,腰圍增加是有風度的,實際從健康角度來說,你胖不是福,你腰圍、肚子大也不是個風度,而恰恰是不健康的表現。超重肥胖它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同時還是其他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等。
肥胖它帶來的負擔,一方面是對于患者本身的負擔,包括由于他超重肥胖,活動受到限制,因此,他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會受到限制;對于肥胖的人,有很多孩子會受到心理上的一些壓力,例如會受到人們的取笑、恥笑,因此他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有些肥胖的人甚至他找不到工作。因此,對肥胖者個人來說,無論從經濟還是個人發展方面都會帶來一些影響,都會帶來一些負擔。對家庭也是這樣,因為你肥胖就要就醫,有要看醫生,這肯定會有經濟方面的投入,因此這就會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對整個社會來說,肥胖人群多了,肯定用于治療、防控肥胖方面的投入就要增加,因此,會帶來一些社會經濟方面的負擔。同樣,超重肥胖引起的慢性疾病,如果你去治療這些疾病的話,同樣會產生一定的費用。
因此,由于超重肥胖引起的社會經濟負擔實際是巨大的。根據2009年的一個數據來算,它應該是幾百億,就是由于肥胖本身以及肥胖導致的四種慢性病的增加,它帶來的經濟負擔應該是個天文數字,我們對超重肥胖的干預必須引起重視。如果不重視的話,我們可能就會步西方這些國家的后塵,像美國超重肥胖人口已經達到一半以上,如果我們不及時推出有效的干預措施,我們往往由于超重肥胖引起的經濟負擔,把我們現在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得到一種抵消。
2014-11-24 10:14:22
目前醫學界將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定義為是目前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四大類慢性病,從飲食方面來講,您能不能給大家一些好的建議,如何從營養方面來進行慢性病的預防呢?
2014-11-24 10:14:25
剛才您提到的這四種慢性疾病,實際上它的發病因素是有多種的,首先遺傳因素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去理解呢?好比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家族里有這種慢性病的,比如有糖尿病、超重肥胖、高血壓的,往往后代就會增加患這些病的風險,當然還有其他的因素。在這里面,行為和生活方式起著一個重要的作用,具體到行為和生活方式就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是膳食營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膳食營養是我們健康非常重要的生命物質基礎,如果我們不重視營養就會導致這些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增加。從膳食營養角度來說,我們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合理膳食,均衡陰陽。要說到更具體一些,首先我們應該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建議,像食物多樣這是最根本的原則。營養角度我們是把食物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谷類和薯類食物,谷類主要包括米、面或米面制品,薯類就是平常所吃的土豆、紅薯,這一類的食物主要是提供植物性蛋白、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
第二類是動物性食物,主要提供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等,脂肪也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
第三類是豆類和堅果。
第四類是蔬菜、水果以及菌藻類。
第五類是純能量的食物,就是烹調所用的油、鹽、料酒這些。
從這五類食物來看,沒有一類天然食物能夠滿足我們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我們人體需要40多種營養素,不同的營養素相互作用,相互發揮作用來維護我們人體“高精密儀器”的運轉,如果某一種營養元素缺乏或過多就會引起不健康的狀況。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首先要做到食物多樣。
2014-11-24 10:14:33
第二,谷類、植物性食物為主,這也是中國居民膳食優良的、非常好的地方。回過來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是有利于慢性疾病防控的。當然,動物性食物是提供我們優質蛋白,還是應該適量的。在我們的飲食誤區當中往往認為,動物性食物除了提供優質蛋白還提供其他不少的營養素,因此,我平常只吃動物性食物就行了。因為每一類食物提供的營養素是不一樣的,必須這五類食物都吃才能滿足我們人體的需要,因此,我們不要過多地去消費動物性食物,特別是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近20、30年,實際動物性食物增加最多的還是豬肉,對于大多數人還是愿意吃豬肉。但是豬肉當中脂肪含量是高的,同樣重量的豬肉要和牛羊肉去比的話,它的脂肪含量是高的。因此,我們要盡量減少豬肉的消費,增加牛羊肉和海產品的消費,這樣來控制慢性疾病。
剛才對油、鹽的問題我們已經談到了,還是提倡清淡飲食,這是從飲食方面我們大體應該去重視的,蔬菜、水果的大家也都知道,它本身含的水分就比較多,80%、90%是水分,同時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研究發現,蔬菜、水果它的含量比較多的膳食有利于慢性病的預防,有利于超重肥胖的預防,有控制高血脂的作用。另外,它可以防止便秘,預防腸癌的發生。因此,我們提倡頓頓蔬菜,天天水果這樣的飲食基本原則,這是提到的關于膳食方面的一些主要應當注意的。
另一方面就是要動,我們說“管住嘴、邁開腿”,叫吃動平衡,因此,動實際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以前講營養講的比較多,大家都重視吃,但往往就忽視了動的問題。實際超重肥胖是有多種因素的,一是遺傳因素,二是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這里邊如果我們光注意吃,不動的話也是不行的,一方面管住我們的嘴,另一方面一定要邁開腿。運動它有很多好處,第一方面就是來增加能量的消耗,維持你的健康體重,往往有很多超重肥胖的人如果體重能減下來,能控制好,在很多情況下,他的血脂、血壓或血糖往往就得到一定的改善。
因此,運動是非常好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其中的行為。有人提出來,運動是良醫;有人說運動也是營養。我們說運動是一種健康的行為,因此,我們除了吃以外還是要注意動,如果吃動平衡了,這兩方面都注意的話,我們就能很好地控制好這種慢性病的發病與死亡。
2014-11-24 10:15:05
所以,就要科學飲食,適當運動,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的體魄。
2014-11-24 10:15:10
對。
2014-11-24 10:15:24
近日,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印發了《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工作方案》,建立慢性病與營養監測信息管理制度。在這個方案當中,我們營養和健康所主要承擔了哪些工作內容,在未來慢性病預防工作當中,營養所又會發揮哪些作用呢?
2014-11-24 10:15:34
這個方案的發布實際是從整合資源,更有利與充分利用我們調查的數據這個角度來進行的。原來我國的調查有很多項大的調查,包括全國居民的營養調查,同時還有糖尿病的調查,高血壓的調查,這些調查都是由不同的機構來負責,但里面還是有些調查內容是交叉的。如果沒有安排好就存在著資源浪費的情況。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整合資源,讓數據發揮更多的效率,來充分利用這樣一些數據。同時,把這些調查綜合起來,你就可以分析膳食、運動和慢性病的關系,為國家相關政策制定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衛計委就頒發了這樣一個監測方案。當然,在監測方案當中,我們營養與健康所主要是負責營養與行為生活方式相關方案的制定以及收集分析,這里面包括食物消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消費的食物量是多少,今后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另外是一些行為方面的,包括調味品的使用行為,油鹽醬醋消費量變化趨勢,使用油的問題,使用酒的問題。這個方案里還有其他方面,主要是和慢病相關的,包括運動的等等。這些工作主要是營養與健康所以及我們慢病中心來具體負責,還有其他相關單位以及專家組等等。我們所的側重作用還是營養相關工作。
2014-11-24 10:15:43
再次感謝馬所長作客《中國訪談》,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由于時間關系,本期節目到這里就結束了,下期再會!
(結束)
2014-11-24 10:15:45
(責編/主持:佟靜 后期:李雙江 攝像:龐睿 高聰 圖片:張若夢 )
2014-11-24 10:15:52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圖片大圖:
中國網 張若夢
中國網 張若夢
中國網 張若夢
中國網 張若夢
中國網 張若夢
中國網 張若夢
中國網 張若夢
中國網 張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