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凌鋒談醫患糾紛
中國網:“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近年來,發生在醫患之間的矛盾每每出現都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中國醫患矛盾的病灶在哪里?解決醫患糾紛的出路何在?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向中國網記者談了談他的看法。
關于醫患關系比較緊張,您覺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醫患關系比較緊張呢?
凌鋒:醫患關系緊張也并不是單純醫患關系緊張,你說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關系不也挺緊張的,還有警察和老百姓的關系,等各個方面的關系都有緊張的時候,這個東西不僅是表現在醫務領域里面,就是整個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激發和轉移。尤其在醫院這樣的環境,這是社會現象的最低洼點,所以有可能各種矛盾會向洼點去流向,顯得好像醫患矛盾比較突出。
同時,也是因為老百姓對醫療的需求是非常剛性的,在這點上他就別無選擇,就顯得這個矛盾更突出一些。但實際上,我不認為這是唯有醫學領域之間的矛盾,而是一個普遍的矛盾存在,所以它的表現一定不是單純的醫生和患者之間,而是一個社會,政府的調控、社會的誠信、媒體的誤導,加上信息不對稱,還有一些醫生自我的修養不夠等等,這是一個綜合性的。
中國網:老百姓對咱們醫生的要求是不是也挺高的?
凌鋒:按道理來說,病人對醫生要求怎么高都不過分,因為我們醫生治療的是病人,病人面對的是生命,所以面對生命怎么要求都不過分,怎么細致都不過分,所以我不能說病人的要求多是不對,不應該這么說,而是我們醫生應該盡自己的所能,全面的、耐心的、細致的,用愛心、人心來治療病人。
這次“兩會”期間,我還有一個重要的提案,就是要在學校加強對醫生道德修生的人文職業精神教育,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因為社會的轉型和市場化的經濟,都導致了人們的趨利性和急功近利性??墒轻t生這個行業又來不得急功近利和半點的投機取巧,所以從本心就有悲天憫人的仁愛心懷,然后再去經過這樣高深的長時間的學習過程,最后把他的悲天憫人之心,用他的仁術,再去實施在病人身上,這是一輩子道德修生的過程。
我們現在的醫學教育也受到了急功近利的影響,所以在人文教育和職業精神教育中間還是不夠的,雖然有但是不夠,而且僅僅是在大學,畢業之后進入醫院就陷入另外一種狀態,就是去追逐技術的完善和技術的高深,而忽略了人文的關懷。所以我提出來了希望在學校、教育部和各個醫院都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這是我今年的重點提案之一。
中國網:也就是我們先做人后做事?
凌鋒:尤其對醫生,因為醫生是在特殊的行業,他是對生產力的最直接影響。任何經濟的發展沒有這個生產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的生命又是對寶貴的,面對這樣的職業醫生是需要仁心、仁術。
中國網:一說到醫生、醫療這個界別肯定是繞不開醫改,您對三年來我們取得了成績有什么樣的評價呢?
凌鋒:這三年來我們的醫改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特別是新農合醫保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涉及了13億人以上的人群,所以使得醫療的可及性已經大大的滿足,老百姓看得起病了。
但是看病難已經比原來有大大的緩解,但是看病好是需要繼續提高的。在可及性上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醫改不僅僅是都是投資,醫改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要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讓醫務人員笑病人才能笑,讓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病人才能得到最好的服務,所以讓醫務人員能夠有尊嚴的工作、在社會上受到尊重也是醫改非常重要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在廣大的公立醫院改革方面涉水還是很深,而且沒有到底,玻璃門還是沒有打開,我們還有很多的機構沒有完成溝通,頂層設計不夠完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公立醫院的改革還在摸索的階段,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機制讓人們感覺到有光亮可循,還在摸索。
我們也在期待,中央,特別是頂層,能夠出一些頂層設計的,打通機制的方案,要不然政出多門、互相制肘,這點玻璃門是很難打開的。
中國網:好的,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
(記者:李虹霖 王一辰 責編:李洋)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注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