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iqa4a"><dl id="iqa4a"></dl></li>
  • 新常態下的房地產轉型之路

    時間:2014年2月2日
    簡介:隨著“新常態”對中國經濟的定調,房地產市場也面臨著不同的局面。住房普遍短缺的時代已經過去,將從以往的支柱性產業發展為基礎性產業,進入到居民理性消費、企業理性開發和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的時代。對于這樣的轉型來說,房地產業必然要經歷一場“陣痛”。如何度過這樣一段波動時期,如何在“新常態”下找到新的發展之路,需要房地產企業重新思考。福州天福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林雅華聊一聊這些話題。

    [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您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我是方悅。2014年以來,我國已經有多個城市出現房地產成交下滑,就連房價已連續上漲24個月的南京,也出現了價格松動。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660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增速比1月份-10月份回落了0.5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97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了14.5%。此外,樓市調控政策在2014年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行政干預手段開始逐步退出,尤其是自2011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限購政策,截至目前只剩下5座城市仍在執行。

    隨著“新常態”對中國經濟的定調,全過程經歷了房地產業發展變化的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朱中一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地產市場也進入新常態。住房普遍短缺的時代已經過去,將從以往的支柱性產業發展為基礎性產業,進入到居民理性消費、企業理性開發和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的時代。對于這樣的轉型來說,房地產業必然要經歷一陣“陣痛”。如何度過這樣一段波動時期,如何在“新常態”下找到新的發展之路,需要房地產企業思考。

    那么今天,我們的演播室也請來了知名地產企業福州天福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林雅華先生,來和我們分享這一話題。歡迎您,林董!

    林雅華: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好!

    中國網:“新常態”是當下的熱詞兒之一,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關注,尤其是在12月初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于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進行了詳細闡述。那么,房地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對“新常態”進行認識、解讀和適應。那么,林董您作為一名房地產人是如何看待國家這一新的經濟定調的呢?

     

     

    林雅華:“新常態”肯定是有對比“舊常態”,有舊才有新啊。我們理解是這樣的,“舊常態”是以發展為主題。就是我們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提出來的發展是硬道理,在這個發展是硬道理的指導思想下,這個定調的基礎上,我們中國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從一個非常小的經濟體,現在變成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管是世界萬物都有正面和反面。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正面,大方向。但是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會帶來負面的東西,比如說結構失衡、環境污染,甚至腐敗現象,類似這樣的,都是高速發展留下的負面的東西。而這些負面的東西肯定要解決掉,不解決掉,肯定會影響到發展,甚至會影響到社會不平衡,一旦不平衡就不穩定了,不穩定就不發展了。因此,這個事情必須解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政府,就下定決心要解決這些負面的東西。要解決這些負面問題,必須建立一個新的常態,新的模式出來,把原來舊的平衡,舊的常態調整掉,調整成新的常態。新常態是建立在什么樣的基礎上?“舊常態”是建立在發展是硬道理的基礎上,“新常態”肯定也得有這樣一個總定調。就是市場起決定作用,這個是新一屆政府提出來的。市場起決定作用,為什么會起這么大作用呢?跟前面的舊常態,發展是硬道理一樣重要。調整經濟要兩只手,一只手是有形的手,一只手是無形的手。有形的手就是政府主導,無形的手就是市場。現在到底哪只手說了算?我認為這屆政府已經明確出來了。這兩只手是無形的手說了算,就是市場,市場起決定作用,就是市場說了算。市場這個無形的手是什么東西呢?也是我們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就是競爭,市場的靈魂就是競爭,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市場來配置資源,它是按最優化來配置的,你不優化,你就被淘汰了,你必須優化。再就是從這個本質上,就會把我們整個經濟體往最優化去做。就是市場起決定作用,會起這么大作用。跟上屆的,發展是硬道理是一樣的,同樣的意義。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引導我們中國走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這個市場起決定作用呢,會把我們經濟提高到非常好的,優質的經濟平臺上。

    中國網:所以,在您看來的話,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這只手,現在起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了。而您認為新常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呢?

    林雅華:就是優化。我們的“舊常態”做什么?速度、量。“新常態”做什么?做質,市場來做的話,肯定是優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最優,什么事情都往最優的方面去做。多方案選擇的時候,市場自然選擇最優,就是往最好的方面去做,就是質量,把質量提得比原來的高。原來是做數量,拼命地往前跑。現在一定要做好,把結構調整好,讓我們中國所有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我們的經濟很強大,但是我們人均收入很低,我們人民的幸福指數,我們整個生活品位都達不到發達國家的要求。原來有飯吃,有衣穿了,現在要穿得好,吃得好,就是這個道理。第二步就是我們把生活品質,整個質量全部要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面,這個才是真正地趕上世界先進發達國家的水平。

    中國網:是的,讓我們的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可以說如同中國宏觀經濟進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和多挑戰的“新常態”一樣。中國房地產業也是由此前的發展階段,進入了質量的提檔換擋時期,而且速度也降下來了。應該說跟以前相比的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那我們看到了,近期政府采取了放松限購,或者可以叫限貸等等措施來緩和房地產下行帶來的沖擊。但是以往一救市,樓市就是狂飆的狀態,或者是再難出現了。那么,樓市已經進入一種“新常態”。在這種情況之下,林董,您覺得房地產業如何面對可能出現的挑戰和機遇呢?

    林雅華:房地產肯定也進入“新常態”,這個要吻合整個國家經濟。國家整個經濟調整了,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作為房地產是其中一份子,自然也要進入“新常態”,吻合國家整個大環境。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房地產本身也是通過幾十年比較大的發展,房地產發展比經濟發展更大。因此,不管是業內業外都說房地產出現了泡沫。實際上從房地產行業本身出現一些問題了,有些生病了。也就是,房地產更要進入“新常態”。

    因此,現在我們業界認為,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肯定沒有了,一去不回還了。不可能還有原來房地產那樣的市場,已經進入“白銀時代”。那“白銀時代”就是“新常態”。到底“白銀時代”是怎么回事?“白銀時代”就是競爭,剛好是吻合我們國家的這個,市場起決定作用,這個是房地產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進入正常的市場競爭。“黃金時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舉個例子,可能大家會更了解。我們集團大概02、03年開始,大規模開發。大概三四年的時間,我們一下子開發了大概一百多萬平方米,速度非常快,而且剛好符合我們整個發展的趨勢,銷售也非常快,我們產品定位定得好,也就是我開發多少房子,就賣多少房子。

    中國網:沒有后顧之憂。

    林雅華:就是賣得很快,但是過程中呢,我們的成本利潤基本上都是不變的。一開發就賣,隨行就市,我開發多少賣多少,都是按照那樣的價格賣掉,就是成本加上適當的利潤,利潤不多。這個時候的發展,我們做得非常漂亮。開發的量很大,整個品牌也起來了,但是賺錢不多,每平方大概就賺三五百塊錢。我另外一個朋友,是小開發商,一共就開發了五萬平方。主要他不懂得做,也是02、03年,最后這個盤做壞掉了,賣不出去,積壓在那邊,最后他欠債了,沒錢了,跑到國外躲債去了。三五年以后他回來了,他開發的五萬平方的面積,他賺了三億的錢,為什么?房子一下漲價了,從02年到06年,他的房子原來兩千多都賣不掉,回來以后賣一萬二,房子四年時間漲了這么多。因為什么?在“黃金時代”不是靠本事賺錢,靠的是什么?

    中國網:機遇。

    林雅華:靠的是機遇,也就是他盤做砸了還賺了錢,他開發五萬平方一個小盤,和我開發一百萬平方賺的錢差不多。我們多辛苦,我們幾千人,他就幾個人。這個就是房地產的“黃金時代”,這個是非常不健康的市場。因此,我們行業里說傻瓜都賺錢的時代。這個時代到現在徹底沒有了,不可能再有了,接下來就憑本事了。憑本事呢,就看你這個房地產公司綜合實力,綜合競爭力。你在這個市場中,你要想戰勝別人,你必須有真本事拿出來,像剛才的那個例子,我那個朋友,在這樣的時代肯定是生存不了。

    中國網:大浪淘沙了。

    林雅華:因此,接下來的“白銀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競爭非常激烈,進入真正的市場。這個時候就像你講的大浪淘沙,淘汰是下一步房地產一個非常大概率的事件,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房地產都被淘汰掉。淘汰是什么?就是生死存亡的斗爭了,被淘汰了就死亡了,留下來就勝利了。應該進入這樣一個非常殘酷的時代,這是“白銀時代”,就是房地產新常態的一個特點。

    中國網:進入到一個結點了。

    林雅華:這就是你講的挑戰,就是看你的本事是什么,你有本事就留下來,你沒本事就被淘汰掉了。就是房地產市場的

    中國網:大洗牌。

    林雅華:大洗牌。這樣,房地產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這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以后有品牌的房地產會留下來,你造出來的東西質量好了,也符合我們整個“新常態”,我們經濟的“新常態”就是把質量做好。只有通過競爭,你才能把質量做好。剛才我舉的例子,我開發的房子,我肯定質量比你的好,但是我賺的錢沒有你多,這明顯不公平。這時候,就必須逼著你把房子做好,做好房子就符合我們的“新常態”,做質量,做品質。這個是挑戰。

    但是挑戰的同時也有機遇。機遇就是亂世出英雄,也就是說,只有通過這樣的洗牌,你的本事才能體現出來。剛才說的在“黃金時代”那樣的一個市場下,我的本事發揮不出來。后來人家笑我們,人家開發五萬平方賺的錢,跟你開發一百萬差不多,你算什么本事,我們的確沒本事,你花這么多代價,賺的錢還不如人家做個小盤。這個時候本事才體現出來,就是我們的機會,把這些小開發商,通過這樣的一個洗牌,我們有可能在這個機會中,亂世中,可以占領更多的資源,發展得更快。

     

     

    中國網:天福集團已經走過了二十年的時間。我們知道它是您一手創辦的,在前面時間,我也去參加了天福集團主辦的佳木斯進行的城市建設與發展論壇。在這次論壇之上,請來的各方嘉賓,專家學者,都對我們的城市發展,對房地產業給予了很高的期待和一些見解。那么您一手創建天福集團這么多年不容易,很多事情也要親力親為去做。當然您說以后會慢慢放手去做很多事情。那么,我想在這個過程當中,您的這種心路的變化,也是肯定很復雜的。

    林雅華:從房地產行業來說,我是算比較老了,我是84、85年就進入房地產,到2015年整整三十年,因為真正房地產業發展也就三十年。我是83年才畢業工作的,85年就進入房地產業。當時是在我們福建,我們福建全省才八家房地產公司,都是國有的。我當時是在福建省建筑工程局,跟建筑工程總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也是算國家機關。因為當時房地產行業剛剛興起,也是國家機關都要辦企業,當時成立一個房地產公司叫福建省建筑房地產開發公司,我當會計。也就是房地產一開始的時候,我就進入房地產行業了。

    中國網:最開始的時候是個門外漢。

    林雅華:對,那時候還年輕,剛畢業。在國有企業我做了十年,從剛開始普通會計,后來成為財務科長,后來成為辦公室主任,行政后勤這塊,包括房地產經營這塊基本都參與了。因為單位里面有個黨支部,原來國有企業還是黨領導的,我是支部委員,也是進入公司決策層。當時在房地產業里面,也介入挺深的,對房地產也是挺了解。做了十年以后,房地產發展到一定程度了,民營可以做了,個人私人可以做了。我們有一幫朋友,特別是我老家有一些朋友,我是從鄉下上來的。他們有些從國外回來的,是有點錢,看見我在做房地產,那時候房地產形勢也不錯。他們說我們幾個合伙,我們自己來做,我就被他們動員下來了。做是我來做,錢是他們的,他們在國外賺了些錢回來。我們家的一些親戚就鼓動我,自己來做。真正的是94年,我們自己做房地產,天福集團94年開始,到今年二十周年。當時不叫天福集團,是天福房地產公司,后來變為集團。

    我們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剛成立到97、98年,就是房改之前。這段時間,房地產非常不規范,不穩定。到底房地產怎么做,也沒有很明確的法律上的東西,也不是很保障。因為我是機關出來的,相對比較保守,用的都是親戚朋友他們的投資,我也怕把人家錢虧本了,怎么辦。我就非常小心翼翼地試探性地做。將近做了五六年的時間,開發量很少,可能一共就開發兩個小區,還不到十萬平方。到了97、98,房地產市場一下子國家定調了,取消福利房,發展商品房。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找到機會了,我發現商機來了。加上那個時候,十六大黨代會提出來說,民營企業跟國有企業享受同樣的國民待遇。這兩個政策對我促進很大,我認為這應該是大展宏圖的時候。因此,那個時候,我就鉚足勁,一下子開始大發展。真正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就是大概99年到06年,也就是五、六年的時間,集團一下子發展起來了。當時在福州品牌應該排到第二、第三,開發量很大,一口氣,幾年時間開了幾百萬平方米,創造了兩個品牌,一個是天福品牌,一個是蘭庭品牌,這是第二階段。第三階段,09年開始到現在為止,就是走向全國,第三步。為什么09年開始呢,08年經濟危機。我07年06年認為,房地產肯定有一個下調的時候,我就慢慢放慢速度了,不擴張了,等待了。等待到08年,徹底下來了。09年我又開始了,新一波的房地產又啟動了。的確,09年過后,又開始了。這個時候我趁這個機會,就向全國擴張,一下子在全國范圍,到現在為止是11個省,20幾個城市,進入第三波發展。第三波發展到現在,其實到2013年,我們也停止了發展。以前我一年增加十個項目,到2013年開始,我只拿兩個項目了。

    中國網:為什么呢?

    林雅華:我知道房地產肯定要下調了。到2014年,我一個項目都沒拿。因為這個發展是有規律性的,到一定程度上都會下調,下調完再上去。我是兩次發展機遇都被我抓住了。第一個機遇就是97、98,我從99年開始,就是房改結束完以后,進入第一次房地產高潮。第二次就是09年開始,我向全國發展。第一次是在福州,做了第二大品牌。第二次是進入全國,一下子把面全面鋪開。到了2013、2014,我又停下來了,就是放慢速度了,把現有的項目做好,然后儲蓄力量,等待下一次機會,我認為下一次機會也快來了。下一次機會并不是像原來這樣,下一次機會就是競爭戰了,洗牌了。你準備好你的籌碼,洗牌就洗好了,你就生存下來了。我認為新一輪的機會,第三次商機。前面兩次商機被我抓住了,這是第三次商機,就是洗牌的商機。因為洗牌的過程中,就是亂世出英雄,跟正常行情是不一樣的,能夠得到更低的成本。為什么呢?人家房地產做不下去了,他為了生存,他保本就可以了,甚至虧點本都可以,這個時候去收購人家,兼并人家是非常輕松的,成本非常的低。而且這個時候收的盤,前期條件比較好,要不地已經拿到了,要不是手續辦好了,已經可以開工了,要不把房子都蓋好了,等著賣了。不管在哪個環節,我們進去,把我們的品牌,把我們的資源嫁接進去,就很容易把它盤活起來,這個時候肯定成本很低。人家最多是保本,甚至虧本。這樣商機就在這里面。我們的第四次機會,我認為就在今年,2015年下半年,可能就開始洗牌了,大量的房地產公司開始做不下去了。包括我剛才講的那個例子,我那個朋友,當時如果有人收他,他肯定愿意。

    中國網:對,輕易地就盤出去了。

    林雅華:對,輕易盤出去。后來他賺了幾億,他怎么也想不到。當時如果有的話,他沒有必要去避債啊,這個時候肯定有這個機會。接下來不會有像我那個朋友的機會了,不可能房價再漲了,因此這些人必須洗掉。洗掉以后,講白了,也是救他們,不洗,他們肯定也很難受。我們去重組他們,其實也是在幫他們。幫他們的過程中,我們也得到發展了。這是第四波機會,我現在已經在做這方面準備了。

    中國網:那您能向我們透露一下,2015年,您說下半年的時候也是一次新的機遇,在這次新的機遇面臨的時候,將會有什么樣的機會展現在我們面前呢?

    林雅華:房地產洗牌,有人認為有70%的房地產企業會淘汰出局,我認為最少一半吧。我們的布點,整個戰略布點在三四線城市,在三四線城市里面的房地產商,剛才講了,因為當時是房地產業傻瓜都賺錢的時代,只要有點錢的人,都想去做房地產,而且這些人都不會做房地產。房地產好做的時候,他們做了,不好做的話,這幫人就沒辦法做了。中國有多少城市,包括縣級以上城市,有多少房地產企業現在都過得非常艱難,就是一些小開發商,投資幾千萬,上億的,很多,多如牛毛,這些都非常非常困難。剛好我們去了這樣的市場,又是接下去洗牌的,被洗牌的開發商項目,包括小開發商。這些開發商都是在三四線城市,我們剛好就在三四線城市。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每到一個小城市,是縣城,我們進去收盤非常容易,政府也很支持。因為房子蓋了一半,爛尾樓了,政府也難受。政府支持,老百姓也支持,大家都支持。我接下去就開始瞄準這樣的。首先是我們自己有項目的地方,沒項目的地方,經過一些朋友的介紹啊,因為這個時候,只要我們有這個想法,外面很多的。再一個,我們集團下面有很多的配套企業,比如我們的營銷公司,我們的營銷公司不光光為我們自己營銷,也對外。設計公司也是這樣的,它并不是只為我們集團服務,也為社會服務,因為他外面的資源很多。比如他給別的開發商服務,他就知道哪家開發商不好了,過不下去了,會求到他。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平臺,就是房地產海峽論壇,海峽論壇也是我們集團的,每年開一次房地產論壇。這個論壇受眾群體就是開發商,福建的開發商。這些開發商有了這個平臺,相互交流,哪些開發商有困難,我們都知道。我們還有一個擔保公司,金融公司。有些行業資金鏈出問題了,也會找到我們擔保公司,給我們弄點錢。有這么多渠道,我們想去尋找這些信息,去收這樣的盤,信息很多,條件相對來說也比別人好談,因為交給我,他們放心,他們能夠得到保障,我們有這么多配套的企業,接下來我們下半年按照這樣的模式去做。

     

    中國網:對,其實聽您講了這么多,給我的感覺是這樣的。不管是作為房地產商來說,還是作為某個人想在一個階段的發展來說,肯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而且,要在大的形勢之下,順勢而為,同時也能迎難而上,還要有和合共贏這樣一個觀念在里面,是這樣的一種想法。

    現在天福集團已經發展到可以說是地產界的翹楚。這么多年以來,天福集團能夠不斷地壯大,取得成績的背后,有什么獨特的商業之道嗎?我想這也是很多人,都想向林總討教的。現在一些房地產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品牌,那在我們的品牌經營方面,您是如何想的?

    林雅華:我們認為,就是綜合實力一定要強,綜合競爭力要強。怎么樣才能做到綜合競爭力領先呢?就是很多實力,像資金,像人才優勢都是可復制的,科學管理。你可以科學管理,他也可以科學管理。你可以找到資金,他也有錢。像這樣的,包括人才,其實人才很重要,但是我可以聘,人家也可以聘,他愿意出更高的價錢聘。這個都不是獨特的能力。但是真正不可復制的,只有一個——文化。 我們通過這二十年來的磨煉和提煉,我們逐漸形成了十個方面的企業文化,我們大概分類了一些。第一個是企業理念,我們一個文化是,賺未來的錢比賺現在的錢更重要,這個事實上就是要把眼光放遠,不要只看眼前,不看眼前利益,要看到未來,就是做每件事情要看到未來。

    第二個,我們叫做不創新則死亡,把創新提到生死存亡的關頭。

    第三個文化,跟共產黨走。政策掌握在共產黨手里,因此我們必須跟共產黨走。這樣肯定不會有大的問題,這是我們的第三個文化。

    再一個就是市場,我們說的樂于競爭。人家一聽說競爭,就怕,競爭多累啊,還要跟人家去拼。但是市場的競爭是市場的靈魂,沒有競爭,市場就不成市場。再一個是,利用無形的一種方法,或者是思想,去應對無形的市場,不要用一種固化的模式去應付市場。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要多變,你一定要跟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不能有一點點懈怠和固化。這是第五點。

    第六點是對員工。我們說是讓每位員工都成為賺錢的主體,并共享勝利的果實。我們是做平臺的,為什么強調員工是賺錢的主體呢?就是一個人要想發揮自己的價值,總希望我所做的事情非常明明白白的,自己變成有主人翁的態度。

    中國網:這是第六點。

    林雅華:對,第七點是對客戶的,顧客的。對顧客是什么理念呢?是實實在在給客戶得到好處,讓客戶成為我們的粉絲,我們給客戶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你買同樣的產品,肯定我比別人便宜,同樣的價格,我絕對比別人好,性價比絕對比別人高。還有兩個對員工的,對大家的,就是正能量這塊。我們提出來,好人必有好報。我們形成這樣的一個比較好的正能量的氛圍,大家多做好事。我怎么樣解釋好人必有好報呢?好人有好報是大家公認的,但是我加一個“必”字就不一樣了,就變成定性的了,肯定有好報。為什么我們敢這樣提呢?我也用一個公式來跟大家說明。我提出來,9大于1,為什么9大于1。我做10件好事,我幫了10個人,最少有9個人會感恩,這個大家都會認可,因為中國現在大部分人感恩還是多的。不可能我幫你一下,你不感恩,意思就是你多做好事。一個人幫10個人是很輕松的事情。幫10個人,有9個人感恩。每個人,只要活在世上,一生中不可能永遠是一帆風順的,不可能的。人都會上上下下,起起落落,人都有高峰期和低落期,都會遇到一些麻煩,遇到一些波折。這個時候,你到波折的時候,當你落難的時候,你需要別人幫忙,因為你自己沒這個能力去解決問題了,這時候,這9個人來幫你。這9個人因為得到了你的恩惠。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心態,就是我欠你一個人情,他還在想,什么時候回報你一下。聽說你最近有困難,而且困難挺大的,這時候他就來幫你了。那么9個人來幫你,是不是這個事情就過去了。我說好人必有好報,我們就是這樣來解釋的,非常簡潔的,數據化的。大家一聽,挺有道理,因此我們就形成了這樣的正能量,大家都是很好地做事情,大家都很和諧,互相幫忙,形成這樣非常好的氛圍。

    還有一個也是正能量的,是我奶奶告訴我的,也是我們家族的一個傳統。我們老家是鄉下的,海邊,非常貧窮的。特別是我奶奶那代,吃飯都有困難的。但是不同的家庭,同樣的人口,同樣的產出,大家都困難,有的家庭生活過得很好,有的家庭整天吵吵鬧鬧,吃不飽飯,為什么?我奶奶跟我講一句話,他用福清話,我們本地話講的是非常押韻的。普通話怎么解釋的呢?就是大家吃的時候,你讓我,我讓你,互相相讓,吃有剩,雖然東西不多,但是東西還吃不完,還要剩下來,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去爭著吃,要互相讓。我把它納入我們企業文化。員工之間只有互相忍讓,互相讓,不要你爭我,我爭你,變成惡性競爭,變成內部競爭了。就是這么一點灌輸到員工,也是算正能量,讓他們形成非常和諧的氛圍。

    還有一個是對合作伙伴的。因為我們是個平臺,剛才講了,是非常開放性的平臺,我們的合作伙伴非常多。一個投資者合作伙伴,一個是產業鏈方面合作伙伴。合作伙伴是我們這個集團比較大的一個特點。人家說我是胸懷比較大,會海納百川。為什么會有這種模式能做起來,很多人喜歡跟我們合作。其實這個也是來源于我奶奶。我奶奶當時也教我一件事,我們福清老家,一個家庭很多孩子,孩子長大以后要分家,分家的時候經常打鬧,爭吵,大家爭家產。這個是我奶奶遇到的情況,他跟我們說,也是把這個話傳下來,就是有本事的人你到大江大海去淘去吧,只有沒本事的人,才回到家里來爭著吃,她跟我講這個理念。我也把它用到我們企業文化中,我放在哪里?放在與合作伙伴就是我跟合作伙伴合作的過程中,肯定最后創造利潤。我們兩家合作企業的集中點就在這個,就在于賺回來的利益怎么分配。我是牢牢記住這個理念。我是把自己當做一個有本事的人,我說我有本事的人,我要的是到市場去,我賺回來的錢,隨便分都可以。這個理念是很難做到,但是我一直灌輸大家,我自己本身做到了。因此,我們的合作伙伴非常多,我們的理念是,這句話是企業文化,我們把這個話最后落實到我們企業文化里面,就是讓合作者絕對得到合算。因為我們在分配利潤的時候,分配收益的時候,你想要多少我就給你多少,講白了就這么簡單。我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他人特別不可理解的,但是真正你這樣做了以后,人家并不會說我一定要多多少,沒有人這樣做。這個是我們的十大文化。這個就是我們集團的最核心的競爭力,這個是別人做不到的,真的做不來。

    中國網:確實是。每一句話都是箴言,真的都值得我們反復地去,好好仔細琢磨這個事情。我想這不僅是對于做生意來說,對于我們做人來說,同樣非常適用。我們也關注到,全面深化改革已經在房地產各個重點環節展開了,比如像不動產登記已然啟動。還有房產稅,遺產稅等等。這些強力調控手段早晚都會落地。那么,這些改革推進傳遞出怎樣的信號呢?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房地產調控已經步入了從價格短期效應,轉向長期調控。從一刀切轉向分類調控,從行政性指導,轉向市場化調控的歷史轉折當中呢?也請林總您給我們說說您的看法。

    林雅華:房地產市場,從“新常態”講,已經進入白銀時代。但是真正的,我認為應該進入更健康的狀態。就是說,國家的政策對房地產影響是慢慢慢慢會弱化,市場的調節會慢慢加強。“新常態”下,把市場交給市場。真正靠無形這只手調節房地產市場,就是調關系。現在房地產要調兩個關系,一個是調價格泡沫,就是價格背離,這個只能靠市場調。一個是調供求,其實這個事情如果由市場來解決是不難的。因為我們做生意人都很清楚,當市場供應量過大的時候,我們就少投資,供應量過大了,我就不投資了,不投資,供應量就小了,需求量是不變的,供求關系不就慢慢平衡了嘛。靠市場調節,肯定比政府用政策調節更有力,也更容易實現健康發展,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交給市場,由市場調節這個市場。對我們集團來講,是更有利了。為什么更有利呢?重復我剛才說的話,我是草根企業家,我們對市場把控是比較到位的。我知道市場是無形的,我用無形的手段對付它,因此我更喜歡市場,越市場化,對我們來說更有利,更公平。因此,我想進入“新常態”,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可能更適合這樣的發展環境,我們更有信心,把企業做好。

    中國網:好的,那么中國經濟的發展,要減少對房地產的依賴,是“新常態”當中應有之義,但這并非認為經濟發展就可以不要房地產。保持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對于穩住經濟的大局,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未來一段時間之內,平衡將成為房地產業的主流,房地產業既要適度貢獻增長率,也要避免再度積累矛盾。既要看到房地產業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也要看到,逐步減少對房地產的依賴是一個趨勢。那么我國的房地產,將迎來一個回歸本源,靠真實專業能力發展的時代。從而為“新常態”做出貢獻。

    天福集團已經走過了二十年,這二十年是其發展壯大的二十年,也是在時代的巨浪當中,不斷摸索、轉型和發展的二十年。地產企業的發展,已經深深融于國家發展的脈絡之中。未來,天福集團將在國家經濟新常態的指引之下,繼續在房地產業探索、前行。同時也是對國家發展之路的不斷實踐與探索。再次的感謝林總作客我們的節目,和我們大家分享這么多,謝謝您!

    林雅華:謝謝。

    中國網:也感謝您的收看,在這里,我們繼續要關注房地產業的發展。也要關注天福集團的發展。“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我是方悅,讓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結束)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系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注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